头条寻人曾华:这场善意的接力,我们跑了5年

 头条123   2025-01-05 22:50   1993 人阅读  0 条评论
头条寻人曾华:这场善意的接力,我们跑了5年

  2016年2月9日到今天,头条寻人已经走过了1842天。

  这1842天,每天都在和时间赛跑,每天都在等待奇迹发生。这五年,头条寻人弹窗13万次,帮助超过15000个家庭团聚。这背后,是科技与社会善意发生的奇妙化学反应。

  在今天“找到你”头条寻人五周年沟通会上,头条寻人项目的 一位员工,也是头条寻人项目负责人曾华 了头条寻人五年的心路历程。他调侃说,希望团队尽早解散。如果那一天来了,说明这个世界不再有走失的人。

  以下是他的演讲全文。

  大家好,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叫曾华,是头条寻人项目的 一位员工,目前也是头条寻人项目负责人。

  真没想到,头条寻人都已经做了5年了。刚刚一鸣说,希望头条寻人未来能做得更好,继续用科技连接善意。其实我们团队有时候私下调侃,会说,真希望我们的团队尽早解散,因为这意味着天下没有走失者,我们当然也就不用存在了。

  过去五年,1800多天,我们帮助了超过15000个家庭团圆,也看到了无数个支离破碎家庭的痛苦和绝望。

  这五年,关于走失、关于寻找、关于善良、关于人性的故事,每天都在我们身边上演。今天和大家 我亲历的五个故事。

  1

  明天是元宵节,一个关于团圆的节日。其实头条寻人缘起于五年前的春节。

  2016年的大年初二,我在公司值班。当时我负责今日头条的城市新闻推送,就是大家通常了解的弹窗。

  那天,实习生于瑛琪在网上看到河北燕郊一位83岁老人走失的消息。李凤琴奶奶患有阿尔茨海默,当时已经走失了一天一夜。北方的冬天很冷,又是过年,全家人着急得不得了。

  我很理解阿尔茨海默家属的心情。因为我奶奶就患有阿尔茨海默。她生病的十来年,经历过无数次走失、寻找。开始她认不出我是谁,后来一次次出门想要回到她小时候的家,再到后来,她的世界完全被吞噬、遗忘。这些,都历历在目。

  我们决定用弹窗本地信息的方式帮帮这家人。为了更快、更精准地得到走失老人的线索,我们以走失地为圆心、以预估老人行走距离为半径,向周边的头条用户推送这条寻人信息。随走失时间推移,不断扩大推送半径, 终向整个廊坊市推送了这条寻人启事。

  欣喜的是,5个小时后,两位今日头条用户相继给家属提供了线索。大年初二的傍晚,家人在三河火车站一带顺利找回了老人。

  我们做过一次调研,像李凤琴这样的老人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在当年,中国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达到了2.2亿,其中,65岁以上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比例大概在2%-5%之间,随着年龄增长,这个比例会越来越高。

  那时候我们就在想,是不是可以借助精准推送技术,系统性地帮助容易走失的阿尔茨海默老人?

  于是,有了头条寻人。

  2019年,我们又去探望过一次李奶奶。她现在身体非常健康。四个女儿不停给我们说着感谢。但她们不知道的是,我们 想感谢她们。是她们让我们发现,互联网精准弹窗技术还可以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

  2

   开始我以为这只是一份工作,后来我理解到这个工作对于社会的价值。再后来,我发现,它不仅对一个走失家庭有意义,甚至也对一段沉重的历史有呼应。

  下面,我想讲的故事,关于一个耄耋老人 后的心愿。

  大家看到的这位老人,叫胡定远。1940年代白万赴台老兵中的一员。他20岁出门被抓壮丁,后来辗转武汉、缅甸、印度抗日,而后飘零台湾。

  我们和这位老人的渊源,要从一封邮件讲起。

  2017年3月3日下午,我们收到了一封来自台湾的邮件。

  来信人是胡定远的孙女,她说,爷爷是川籍赴台老兵,时年97岁。身患癌症,老伴又刚刚过世,非常想念老家的亲人。希望我们帮忙。但信息非常有限,只有一个老家的地址:四川泸县凤凰乡6保2甲。

  保甲制早就已经消亡,战乱年代的行政区划也已经不可考。希望看起来很渺茫。

  但回家可能是老人家 后的心愿了。还是试试吧。我们把消息推送到了四川泸州。没有直接的可靠线索。但这条寻人推送像接力棒,传到了胡定远家乡的年轻人手里。

   一位是泸县立石镇的宣传干事秦小军。他挨家挨户打听到,“凤凰乡”是现在的“凤仪乡”。“6保2甲”在现在的玉龙村鹅公丘,但当地已无姓胡的人家。

本文地址:https://www.toutiao123.net/news/16738.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头条123 所有,欢迎 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相关文章  关键词:头条 寻人 曾华 这场 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