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中国科学院正式发布了A类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2018年度成果——地球大数据共享服务平台。这个数据共享大平台就好比一个数据“淘宝”网,不仅能服务“一带一路”区域项目建设及遗产保护等,普通公众也可以搜索海量数据,还能通过APP应用获取植物、动物等各种科普信息。
“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于2018年1月1日正式启动实施,执行期5年。专项致力于构建包含资源、环境、生物、生态等多个领域的大数据与云服务共享平台,重点开展数字“一带一路”、全景美丽中国、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安全、三维信息海洋和时空三极环境等方面的基础与应用研究。此次重点发布的是地球大数据共享服务平台的两个核心系统——数据共享服务系统、CASEarth Databank系统,以及一个区域系统——数字丝路地球大数据系统。
中科院副院长、地球大数据先导专项领导小组副组长张亚平介绍,地球大数据共享服务平台是集成多领域海量数据、服务数据驱动的科学发现与决策支持的科学平台。该平台以共享方式为全球用户提供系统、多元、动态、连续并具有全球唯一标识规范化的地球大数据,通过建立数据、计算与服务为一体的数据共享系统,推动形成地球科学数据共享新模式。目前共享数据总量约5PB,其中包括对地观测数据、生物生态数据、大气海洋数据等,用户目前可以在线检索到40%的数据。
地球大数据专项负责人郭华东院士介绍,这个地球大数据系统在全球4大洲8个国家建设了8个数字丝路国际卓越中心,可以服务整个“一带一路”区域国家建设,比如部署重大工程项目,企业的投资、项目落地是否有风险,附近是否是潜在的地震区或者水灾发生区等等,都可以参考这套系统提供的数据。另外对国家的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保护,也形成一套大的标准规范,帮助这些国家一起来做培训。“ 近在突尼斯、柬埔寨等国家,都在做这样的培训,等培训结束让他们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后,我们后期再做一些指导就可以了。”
这套大数据系统是向全球、向公众免费开放的,普通公众也可以使用这套系统。简单来说,这个大数据共享服务平台就相当于是一个数据“淘宝”网,大家可以各取所需,找到自己想要的数据及相关信息。根据这套系统,也产生了很多应用的APP软件。举个 简单的例子,在数据基础上形成的一个应用软件,可以给大家科普很多植物或花蕊的知识,比如大家在爬山的时候遇到不认识的植物,拍张照片上传,就可以获取植物的相关信息。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头条123 所有,欢迎 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中科院原院长白春礼对固建机器人建筑牛腿钢结构柔性制造系统给予高度评价
2022浦江创新论坛周六开幕 荷兰大臣、中科院院士等嘉宾共话“低碳创新”
脑机接口新进展 中科院提出新型脑信号解码方法!马斯克下月发布脑机接口进度(附股)
中科院上海分院5家研究所助力嫦娥四号探月工程
英特尔与中科院计算所宣布结成战略合作伙伴,
推动人工智能迈向认知智能时代 中科院计算所率先提出全球首款图神经网络加速芯片设计
中科院化学所在 3D 打印研究中获进展:对于隐形
中科院软件所在 Python 程序的构建依赖分析方面取
中科院人工智能联盟发布智算平台,打造智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