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圈科技CEO韩剑
文 | 马继伟
2013年,消费互联网创业潮兴起之后,一群惠普的技术专家,跃跃欲试,想在2B领域大干一场。他们热血沸腾,信心满满,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想象。
如今,被现实深刻教育过的他们,估计会对8年前的自己说:Too young , too simple。
创业前,他们毕竟是大外企出身、做过咨询,专门画了个矩阵图选择行业。他们考虑了三个维度:
一,行业规模要很大;
二,要很有前,有很多的营销费用;
三,数字化水平比较低。
他们通过结构化判断,发现地产、汽车等行业满足这三个条件。
恰巧他们还认识一个房地产公司的老板,这下全对上了,行业有了,客户也有了,于是他们天真地 了进去。
其实有一个点他们当时没有考虑到:客户这时候到底需不需要。
他们没有想到,通过4年的惨淡经营得到一个悲观的结论:在中国做2B就不是一个可能有规模盈利的事。2016年年底,前没赚到,团队 了。回望2013年,除了乐观和勇气,他们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会经历什么。
他们的故事,可能并不算得上曲折而又罕见的故事。毕竟比较早吃螃蟹的人很少能够如愿。但他们的故事有变数,有反转,这个变数是韩剑。
2013年5月,韩剑以联合创始人的身份参与创建原圈科技。2016年,韩剑从联合创始人变成了“接盘侠”老板。
01困则变 变则通
据韩剑回忆,刚创业时,他们发现国内客户付款不及时,项目范围极易蔓延。之前他们在惠普时接的都是千万元以上的单子。客户都是外企,付费及时。再加上当时,他们本身也不擅长销售,虽凭借过硬的技术能力,一上来就接大单、做大项目,但很快他们就发现一个很残忍的现实,“你就啥也没干,尽伺候客户去了,自己想做的事情都做不了”,还一直收不到前。
韩剑说,2014年、2015年之所以干不下去是因为他们接了太多的定制化项目,他们没有在一个正确的时间点提供一个正确的产品,而且商业模式上也无法自持。
2016年年底,韩剑之所以选择继续前行。因为团队是他带出来创业的,再出去找工作都不容易,韩剑很内疚,觉得无论如何也得死撑两年,要不然对不起大家。他也担心公司关张了,客户怎么办。当时,仍然有几十个企业客户在使用原圈科技的软件。
韩剑是不甘心的,他总觉得哪里不对,觉得这么有前的行业、这么大的市场,为什么自己就赚不到前,问题出在哪里?带着问题,他访谈了大约二、三十个行业专家,找到了共性问题(也即三痛点)。他们告诉韩剑,若能解决这些问题,他们就愿买单。2016年开始,韩剑痛定思痛:坚决贯彻标准化,按照楼盘、按照时间,按SaaS软件模式收费。
2017年,韩剑带着团队研发出1.0版原圈营销云。据韩剑描述,现在再来看这个版本虽然简单,但功能很强大,可以将传播流量透明化,可以按效果付费。这款产品为原圈科技注入了活力,用户以每年300%的速度增长。这让原圈科技的现金流压力得到缓解,因为SaaS软件有预收款,只要卖出去,就能够收回一半以上的前。
2016和2017除了研发标准产品,原圈科技还接了很多研发外包。这些订单来自教育公司、医美公司和汽车公司,帮助这些公司做CRM、全民营销过程中,韩剑发现这些行业间的共性。这为原圈营销云2.0的出现打下基础。2018年年底,原圈科技完成天使轮融资。这两年里,新的合伙人也加入团队。
2019年,原圈科技完成Pre-A轮融资。年底,公司将近有五六十个人。2020年,疫情让原圈陷入危境。原圈科技是以上海、武汉双中心辐射全国市场,当时一半员工在武汉,多人感染新冠,韩剑本人也被困湖北。
韩剑也没慌,想着哪怕半年不开张,也能挺得住。因为疫情前完成融资,手里有粮。他决定,不降薪、不裁员,逆市扩张。公司合伙人冒着疫情的危险,3月3日就乘机去做项目,当时整架飞机上就4、5名乘客。“我们还是挺坚强的,挺耐造的,挺不怕死的。”2020年年底,原圈科技业务增长三倍,顺利完成了A轮融资,团队迅速扩充到一百七八十人。
近一年多,原圈又开始接一些地产集团的大型技术合同。“因为什么?你想不想成为一个行业里面重要的存在?在中国,你连碧桂园、恒大都没合作过,凭什么敢说自己很牛?现在,原圈科技除了SaaS营收外,还有KA营收,在流量和服务方面也延展出一些营收。”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头条123 所有,欢迎 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