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24日,以“新视界·连未来”为主题的 三届全球互联网通信云大会(WICC 2021)在北京成功举办。作为 WICC 的主办方,全球互联网通信云领导厂商融云在“网络传输与系统架构”的技术分论坛中,发表了《融云构建全球一体化网络的设计解析》的主题演讲。
融云首席架构师李淼为开发者全面解析了融云 RTC 和 IM 全球网络的设计要点和质量监控体系,从架构层面诠释了融云为开发者提供的全球化服务能力。
构建全球网络的问题与难点
李淼首先介绍了融云全球通信网络 大的特点是:因业务场景不同,RTC 实时音视频和IM 即时通讯分别采用了不同的网络传输架构方案。从业务场景上看,RTC 用于已确定且在线设备间的实时音视频数据传输,数据不需要中心介质存储,架构设计上采用了全球去中心化分布网络;IM 无法确定接收端是否在线,因此需要离线消息存储,架构设计上采用中心化架构。
在服务全球开发者的过程中,李淼认为构建全球网络的问题与难点主要在于网络连通率、数据传输延时、网络抖动、网络覆盖率、数据的实时监控、质量改进方案和 QoE 质量体验。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融云分别基于 UDP 和 TCP,搭建了 RTC 和 IM 的全球传输网络, 终形成了覆盖全球的一体化通信网。
融云RTC全球通信网络的基本能力
融云所构建的 RTC 底层网络通信架构,拥有用户就近接入、服务节点级联、节点专线网络连接、动态链路调度和去中心化的边缘节点架构五大基础能力。演讲中,李淼重点介绍了去中心化的架构设计和动态链路调度能力。
在架构设计上,融云 RTC 全球网络部署完全是去中心化的,部署的每一个边缘节点,都无需通知任何一个状态服务器。订阅关系基于发布时产生的地址,通过 IM 推送给对端用户。对于边缘节点而言, MediaServer 是整个音视频通信的核心,除此之外的附加服务还包括 MCU,用于合流服务、录像服务、审核服务、以及直播类向 CDN 的推流服务等。
在动态链路调度上,分为客户端的节点选择策略和服务端的级联策略。
从客户端看,如果是海外用户,就近节点则优先选择 BGP Anycast,其特点在于用户在全网 IP 唯一,可基于 IP 直接访问距离 近的节点;中国国内和禁运国的用户,由于 Anycast IP 无法在运营商预拨,因此就近节点优先选择 SmartDNS 接入。此外,为确保用户的 佳体验,融云会对所有终端用户下发多条链路,让客户可以智能探测,从中选择一条质量 好的链路。
从服务端看,首先是内网级联优先,即多个数据中心通过专线网络进行级联。其次是公网级联,一旦内网发生故障,则自动降级到公网,通过现有的互联网完成级联。 三是多级级联,倘若内网、公网都出现问题,融云会选择架构中的一个中继节点进行服务器的再次转发。
李淼从 佳实践的角度建议,多以硬件或网络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而不是通过算法,可使网络质量更加稳定、可靠。
融云 三代IM全球网络的四大特点
为了确保全球用户可以正常地使用融云的 IM 即时通讯服务,融云自2015年起就自建了 IM 全球网络,至2020年已迭代到 三代。 三代IM全球通信网络是基于 Anycast 的一体化加速网络,具备多协议支持、支持接入多数据中心、分配策略基于 SmartDNS & Anycast 方式、全球网络链路优化等四大特点。
李淼重点介绍了多协议支持和支持接入多数据中心这两个特点。其中,多协议支持除了融云自有 IM 协议,还包括 http、https、websocket 等其它协议;支持接入多数据中心,是指融云在国内和海外拥有多个数据中心的情况下,客户先将消息汇聚到路由节点,根据就近分配原则接入 近的数据中心,进行信息的流转。
通过质量监控为用户体验保驾护航
“目前,融云全球通信网络承载的日均消息在200亿左右,每天实际处理的峰值超过2000亿,每小时处理的峰值超过900亿。要保证如此大体量的平台稳定运行,质量监控手段至关重要。”李淼介绍说。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头条123 所有,欢迎 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