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肉,包括猪牛羊肉等,自古就是人类 重要的动物蛋白来源。但是近几十年来,随着营养科学的兴起,它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质疑,被诟病的点主要在于有较多的饱和脂肪、胆固醇等。2018年,国际癌症研究中心还将红肉和加工肉制品列入致癌物名单。
就在大家把“红肉不健康”变为常识的时候,另一项研究却给出了相反的结论。
近发表在《内科医学年鉴》的文章认为,没必要减少红肉或加工肉制品的摄入量。该研究由来自7个国家的14位科学家共同完成,牵头人来自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医学院。
他们系统性地分析了现有的所有研究证据,聚焦于随机对照研究以及观察性研究,分析红肉和加工肉制品对于癌症和心脏病的影响。其中随机对照研究有12项,涉及5.4万人,结果没有发现红肉和加工肉制品摄入与心脏病、糖尿病或癌症的明显相关性。
另外还有包括超过100项,涉及600万人的队列研究(跟踪观测)数据,结果发现每周少吃3次红肉或加工肉制品可以微弱地降低上述疾病风险,但这一结论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怎么样?是不是又糊涂了?到底是吃还是不吃啊?
“不用减少红肉摄入”只是单一研究的结果
这个研究显然和现有的膳食指南相悖,尤其一些报道的标题更颠覆了“常识”,但科学界却有不同看法。
比如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对此进行了公开回应,他们分析认为。
1.该研究涉及的600万人的队列数据显示,减少红肉和加工肉制品可以显著降低癌症、心血管病和总体死亡率,这一结论与以前的研究相符,并没有任何颠覆“常识”的成分。
2.该研究试图分析减少红肉摄入的长期健康影响,但出于各种原因(包括费用、执行难度等),这样的临床对照研究从来就没做过。
因此作者用两个类似的研究充数,其中一篇后来被排除,另一篇实际上是低脂饮食的研究,并不是减少红肉摄入的研究。也就是说,“不用减少红肉摄入”的结论几乎就是来自单一研究的结果(科学界一贯认为“孤证不立”)。
3.之所以减少红肉的效果不明显,是因为“每周少吃3份”的力度还不够,如果按照膳食指南来吃,完全可以减更多,效果更明显,要知道一天吃2-3份红肉的大有人在。
4.该研究采用了有争议的“GRADE”证据分级方法,将药物临床领域的经验照搬,结果一些学界认为高质量的队列研究也被认为“非常不可信”。
事实上,如果按照该研究的证据分级方法去分析,现有的绝大多数膳食建议都完全不用理睬,爱吃啥吃啥,而这显然是不对的。
明智的选择是按照膳食指南推荐适量食用
那么,到底该如何看待这项研究呢?
我的建议是(以后有类似研究还是这个建议):
1.“红肉不利于健康”和“红肉有利于健康”,都有道理,关键是量。
2.“红肉可以放开吃”和“红肉尽量不吃”,都没道理,关键是量。
3.红肉不应该妖魔化,也不能敞开吃,按照膳食指南推荐适量食用,是当前 明智的选择。
4.科学研究是渐进的,现有结论也许会被推翻,但要把膳食宝塔完全推翻很难,因此注重调整膳食结构也是 佳选择。
文/钟凯(食品安全博士)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头条123 所有,欢迎 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南阳市 一人民医院“健康科普知识”走进南阳市 十二小学
周边踏青游 | 带娃看亚洲“五福小象”,掌握相关科普知识
老年人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有 高年龄限制吗?该怎么衡量获益和风险?权威解答来了【新型冠状病毒科普知识】
家有老人的请注意,疫苗接种注意事项来了【新型冠状病毒科普知识】
燃放烟花爆竹能给空气消毒?这些科普知识要知道
■疫情防控科普知识 应对新冠变异毒株 大家要做好三件事
【慎重如始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物传人”的概率有多大?关键是做好手卫生!【新型冠状病毒科普知识】
五一出门旅游安全吗?这些疫情科普知识要知道
“断骨增高”为何不可取?这些科普知识要记牢
理性应对新冠病毒,这些科普知识一起来学习!
新型冠状病毒科普知识 | 应对新冠变异毒株,大家要做好三件事!
科普信息网
【新型冠状病毒科普知识】家有老人的请注意,疫苗接种注意事项来了
市气象局与农业农村局 联合开展线上科普知识讲座
【科普知识】3岁以下婴幼儿如何做好防护?这些要点家长们务必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