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著名舞蹈家夏冰
中国著名舞蹈家夏冰“春之三部曲”《春鼓》《茉莉花》《春之声》,领舞红色经典剧目《春鼓》荣登中共中央宣传部学习强国平台,春鼓奔腾,是探春令,迎春章;独舞剧目《茉莉花》参加首届中国优秀艺术人才展演盛典获金奖并入库,春茉绽放,是占春芳,回旋章;编导舞蹈《春之歌》经歌唱祖国 礼赞英雄组委会在央视频推送,春声 ,是庆春泽,快乐章。
浩荡春光,霞蔚云蒸;明鉴万宇,照临兆人;明亮盎然,前程似锦;美好照面,长驻于心。
春鼓振,春茉盛,春歌起,浪漫舞一个春天给您。
《春鼓》听春声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
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春鼓 一声。
春雷·春雷始鸣,草木初萌·
春雷,恰似从天庭和地柱的崩塌处奔出来的力神,带火的声波冲垮了冬之堤,碾碎冰冻时节,唤醒新萌的浅绿和冰刀未曾砍断的劲枝,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灌溉一切渴望振奋的心。
山雪掌不住了,噗嗤一声,将冷脸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从云端唱到山麓,从山麓唱到荒村篱落,春日的眼眸里,旋入一只小鸭的黄蹼,扰池沼的小鸟,乱点罗衣的蝴蝶,软溶溶的春泥。春日闹嚷,涟漪的碧波,成阵的落红,疏篱透着斜晖,游蜂窃得香归,春水洋洋,草虫喓喓,还有莺莺燕燕唧唧啾啾叫,好似要把闷了一冬的话,一次说完。
一声雷,无端惹哭满天的云,一阵杜鹃啼,斗急一城杜鹃花,一阵风起,柳吟出一团团白茫茫的飞絮。东方色青,扫去长长一冬的惨白、枯褐、灰暗,吹来一片一片青嫩、桃红、鲜亮,从沉寂到盎然,从潜藏到生萌。
《春鼓》剧照
“春雷乍现”宣告“寒冬已去”,“草木萌动”化解“千里冻土”,“蛰虫初醒”唤起“万物生灵”,“天气回暖”孕育“春色喷薄”,“桃花初绽”预告“十里芳菲”……每一个经历过凛冬的人,都会惊讶这种力量,纤弱的生命,无惧春寒努力绽放,唤醒万物攒力生长,平地春雷声势浩大。
喜雨·润物无声,好日长长·
雷声让位雨声一缕缕春风便吹开了水面上的薄冰。东风解冻,散而为雨,春雨滴落花瓣,噗噗簌簌,花雨如酥。
春雨如膏,将人间温柔一点点洇开,铺满山野、河流与小径,入眼处,山峦蓄满了青色,湖面花红柳绿。消去浸骨冷气,送来拂面春风。草木随地中阳气上腾,绵绵细雨中开始抽出嫩芽。像是一场奢靡的浪漫,赴约去做与春天有关的事,感受风的软,雨的轻,花的娉婷,领受春天埋在万物里的教喻,千万杨柳拂着水面,水波不兴。
“冬眠”的人们也醒过来了,有人“画船听雨眠”,有人“小楼一夜听春雨”,有人不知“梦里花落多少”,有人“且将新火试新茶”,宛如旧时慢慢,万草千花一饷开,春耕闲田有人来。春来静观,雨来慢赏,少年时,喜听春水潺潺,莺声百啭,一庭花雨,撩拨春光日盛;年岁渐长,爱听雨打屋檐、雨滴阔叶声,一蓑烟雨任平生。
大地回暖,雨水增多,该跳舞跳舞,该春耕春耕。
万事随雨来,浅浅人心喜。
天鼓·浩荡春声,声声关情·
春日惊蛰,天庭有雷神击天鼓,故有雷声,因此人们也利用这个时机来祭雷神、蒙鼓皮,表达对大自然的崇敬之意。春鼓,以其深沉的内在感召力呼唤着春之生命的前进。任凭大雪封山,鸟兽藏迹,只要有火种,有劲头,闪着斗志的金光,驱赶严寒,带来温暖和光明。春鼓,更是勇敢的觉醒。
夏冰编导《春鼓》,道具为手持京西太平鼓,太平鼓又叫迎年鼓,源于唐代,自明代起在北京流传,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薄羊皮、藤子棍,人舞鼓、鼓缠人,从 初的田间街巷逐步登上艺术大舞台,每年腊月,人们敲起太平鼓庆祝丰收,鼓鞭敲击鼓面发出“咚咚”声响,没有人能阻挡,春天如期到来。
《春鼓》运用板块式结构,万物出为震,震为雷,雷作鼓,鼓为鞭策,惊天动地,于清新淡雅中寓雄健之气。引子春雷报春,夏冰巧借原双人舞《野山》音乐元素,从低压大山爆发春雷的鼓声,产生一种重压之下的力量。舞动时手击太平鼓,舞姿独特夸张,舞步稳健有力,行云流水,动作轻重缓急,聚合伸张,幅度力度令人热血贲张,如岩浆一般奔泄,如春潮势不可挡。中段春雨醉春,柔板万物苏醒。运用古典舞韵律和气息舒展出春雨绿丝绦的意境,以气带韵,以韵带神,以神传情。高潮春鼓亮春,回到太平鼓爆发点,以一段单纯鼓的节奏,由慢到快,由轻到强,渐递高潮,主舞段变奏,加强击鼓力度,春鼓一声响,惊醒万物齐生长,并以情绪和技巧将舞蹈推向顶峰,在世界的东方,中华崛起势不可挡。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头条123 所有,欢迎 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