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SD卡到杂志 《中国国家地理》为你揭开背后的秘诀

 头条123   2025-05-21 08:38   1253 人阅读  0 条评论
从SD卡到杂志 《中国国家地理》为你揭开背后的秘诀

  很多网友都曾给我留言问自己的照片为何迟迟不能获奖或者被杂志社选用,希望能让我透露一些其中的门道。说实在的,我在这方面的经验也并不丰富,远远达不到能够和大家 经验的水平。好在朋友多,人脉广,我借着这个话题和一位朋友聊了一聊。他是国内顶尖的《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的资深图片编辑、著名摄影师王宁。《中国国家地理》不用多介绍,摄影圈的朋友都知道它的分量。我相信对于很多网友来说,王宁的见解也许能给大家带来一点启发。

  《中国国家地理》大拉萨特刊,图片来源于网络

  王宁以一张入选照片为例,来说明背后的过程,和处理的诀窍。

  那张入选照片大约拍摄于四年前。当时《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要做一个关于拉萨的大专辑,专辑前部有一篇文章主要将描写关于布达拉宫,所以杂志社也组织前去拍摄。因为所有去拉萨的人都会拍布达拉宫,但大多数摄影师都会在一个比较固定的几个点位拍摄,拍摄出来的东西也就千篇一律,如果想要拍的出彩,就要找到一些不同的角度去创作。摄影师当时花了10天时间在拉萨寻找并拍摄, 终拍了46个不同角度的布达拉宫,虽不能说很多,但尽可能的拍摄到了一些差异化的画面,这是其中一个。

  这张照片 终被放在《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一篇叫做《凝视布达拉》的主题文章中,意在透过不同人群的生活去看布达拉宫。之所以被选为了杂志上的 二个跨页,很大的原因是它的拍摄角度跟我们常见的布达拉宫不一样,照片的主体也并不是布达拉宫,由于前景是从别的地方的屋顶拍的,所以在画面中看起来布达拉宫很小,但其实对一张好照片来说,真正要拍摄的对象并不一定要拍的很大,只要在画面里即可。

  入选照片,摄影师供图

  同时,这张照片有很多细节也值得关注,比如说它的前景是当地的喇嘛,他们应该是刚刚上完早课,需要先洗个手。所以画面里能看到两组人,左侧有5个人正在倒水洗手,中间有个人可能刚刚洗完手,正要去到另一个方向,整个画面这两组人的关系比较和谐。

  画面中还有两个门,一扇红色的,另外一扇门上有一些有趣的图案,构图上非常对称。同时照片中还透露了当地人许多的生活细节,比如前景有很多盆栽,右边的门前面还有一只小猫在那边晒太阳,中间部分很多正在晾晒的鞋袜,这些生活细节往往不太被大家所注意,但都包含在了这一幅富含生活情趣的画面里。

  在拍摄完成后,摄影师会将RAW格式原片导出到photoshop里进行调色,基本上也就是一些阴影和高光,对比度这些东西,可能也会做一些局部的亮度调整,但这张照片本身素质很好了,基本不需要做很多的夸张的例如增加饱和度之类的工作。

  如果一张原片如果足够优秀,那么在后期调整时也不会把一幅画面用过高的饱和度和对比度去呈现,那样的话照片会丧失很多的细节。

  在后期调整的时候,对电脑的硬件和软件也还是有一些特定的需求。比如一个大尺寸并且色彩准确显示效果出色的显示器,放在当今市场上的话,一块100% sRGB色域的4K IPS屏可以说是标配。

  一般的显示屏产品在出厂时色温会偏高,显示出的色彩不太精准。作为一个合格的职业摄影师,对于自己的电脑也要进行二次调色,蜘蛛校色是行业内比较通用的流程。但由于摄影师的显示屏色彩和印厂电脑显示出的色彩不可能达到完全一致,因此 终还是要以印厂的色彩为准。但一块经过再次色彩校准的屏幕仍然是不可或缺的一环,这能给你照片修改效果的呈现和印厂的 终关书都节省非常大的返工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

  在这里需要说一句题外话,摄影艺术与科技的激情碰撞不仅限于当前的年代,随着快速 时代的到来,影像更多的会以电子版的形式出现在各个平台上。对摄影师来说,也许在自己的屏幕上看到的是 满意的结果,但是被 出去的内容可能会被各种各样的设备所输出,那么到时的结果可能并不像摄影师自己看到的那样完美,而摄影师所要传递的信息也可能因此而改变,这也是在专业摄影师群体中现在已经全面普及出色显示设备的原因之一。

  摄影师对屏幕进行二次校色

本文地址:https://www.toutiao123.net/news/21742.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头条123 所有,欢迎 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