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2日,新年 一期央视财经《对话》栏目邀请百度CTO王海峰,著名经济学家、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副董事长、行长潘卫东,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公司董事长张传卫共聚一堂,带来一场汇聚人工智能、经济学、金融产业、能源产业四个不同领域的思想碰撞,从新技术、新应用、新趋势多维度解读智能经济。本期节目以《智能经济:“云”知道答案》为主题,百度智能云首次登陆央视《对话》舞台, 产业智能化升级“秘籍”。
(从左到右:著名经济学家、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百度CTO王海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持人陈伟鸿,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副董事长、行长潘卫东,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公司董事长张传卫)
《对话》是央视财经频道推出的高端品牌谈话节目,创立于2000年,已播出上千期。做客嘉宾不仅有经济学家、诺奖获得者,国内外政要,还有世界500强的董事长等影响全球经济的重要人物。节目纪录了中国经济从追赶世界到引领世界到逐渐被世界追赶的全过程,在企业家、政府等高端人群中一直备受高度关注,节目话题一度成为商政界人士探讨交流的热门话题,并走进众多高校MBA课堂成为商业教科书。
作为2021年 一期《对话》节目,这次嘉宾重点讨论的话题也与国家经济密切关联。“十四五”规划建议中多次提及“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强调要利用科技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在这一主旋律下,“智能+产业”“智能+经济”成为行业共同关注的话题。智能经济是否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 好的节点?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与实体经济如何做到 共赢?人工智能对于现代经济是“锦上添花”还是“雪中送炭”?……
此次《对话》是以2020年12月17日举行的百度云智峰会为背景。王海峰从人工智能技术如何赋能产业出发, 百度智能云的落地实践经验;朱民从经济学角度解读产业发展的新趋势;潘卫东、张传卫则分别代表产业智能化的成功企业, 企业如何实现数字化的从0到1,以及如何克服重重难关……《对话》聚焦三个主要话题,四位嘉宾思想碰撞,现场佳句频出。
话题一:是“智能云”选择了企业?还是企业选择了“智能云”?
近几年,人工智能、云计算技术加快产业落地,科技与产业走向深度 。那么,当谈及企业为何选择“智能云”,以及“智能云”为何选择这些企业时,嘉宾们会做出怎样的回答呢?
作为赋能产业的一方,王海峰用“天时地利人和”来形容人工智能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他表示,人工智能技术,包括相关的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到了一些突破的临界点;国家层面非常重视;民众的接受度也非常高,客户、开发者都积极拥抱云计算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所有这些,为我们高速地进行产业化智能升级提供了一个非常良好的基础。
百度CTO 王海峰
朱民对“天时地利人和”这个说法较为赞同,同时表示行业目前都很看好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他进一步阐述道,智能经济迎来市场需求爆发的原因, 一是算力的重大突破。 二人对脑的认识引发深度学习,算法提升。 三是 基础 重要的互联网,把数据连起来了。数据、算力、算法,三样东西加在一起,它们自己会长,自己会迭代。
著名经济学家、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 朱民
潘卫东 了浦发银行与百度智能云合作的初衷:“我们反复讲要以客户为中心,但是我们反问自己,你真的很懂客户吗?我很想懂,但是我没有手段和方法。”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浦发银行的这一难题找到了解法。正如朱民所说,“金融业本身是信息产业,把信息不对称给弥合起来。而人工智能的基础是数据,是信息,是优化,是穿透。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工智能和金融业的结合是天然的。”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副董事长、行长 潘卫东)
于是,浦发银行与百度从 初合作探索阶段,很快就打造出了创新产品。潘卫东 道:“我们和百度在2018年成立了创新实验室,做了一个智能客服和智能外呼的项目,在合肥、上海、成都有800人,24小时为客户提供所有的服务。每天呼入呼出每天有30万通,占每天客服业务量的86%,准确率达到了95%,这些背后相当于节约了每年1000人的工作量。”
话题二:“智能+产业” 中是否存在边界?企业的“护城河”在哪里?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头条123 所有,欢迎 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