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汉语拼音或汉字标注英文单词,听到英文句子首先翻译成汉语再尝试用英语说出来,即使学了多年英语,在对话尤其是与外国人对话时需要先思考表达是否正确才能说出口,甚至磕巴很难完整表达意思……这些场景是否十分常见或者正发生在自己和孩子身上呢?
明明掌握了大量单词、学了语法、背了文章,为什么使用时依然不能摆脱“哑巴英语”的尴尬?其实,不只是“哑巴英语”,在全球语言学习中,“哑巴外语”都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一言以蔽之,在学习非母语语言的时候缺少了母语思维。
母语式模式在英语学习中至关重要
在语言学习中,母语思维就是把所学外语当作母语来使用,不借助任何其它语言去记忆、思维、解释、联想,而是直接记忆声音的方法,掌握每一个单词的发音、拼读,形成记忆和思考,将每一个单词变成母语单词,不断积累,延伸到短语、语句的表达,自然形成外语的母语思维。
在长期坚持教育底层逻辑研究的托普朗宁CEO、iEnglish创始人赵亚松看来,英语教育发展到今天,英语思维应该是当前英语学习者的必备素质,也应是英语教育从业者的共识。
“英语思维培养需要英语母语环境,但中国孩子在学习中普遍缺少英语母语环境条件,那么母语式的学习模式就至关重要”。赵亚松表示,“iEnglish类母语英语学习训练系统 早在行业提出了英语学习的‘母语式学习解决方案’,通过海量的原版素材,为学习者搭建一个类母语的语言环境,长期坚持复杂语言环境下的海量可理解性输入输出练习,已帮助数十万孩子实现了英语思维的培养,科技的助力,也使得家庭作为英语学习主战场变成可能”。
母语式英语学习解决方案的奥义
包括母语习得的过程,任何语言都需要经历听、说、读、写四大基本技能的训练,而这四项技能又分为了输入(听、读)和输出(说、写)两大模块,要想实现语言的输出,应用自如,输入一定至关重要。
与汉字兼具形象、声音和词义于一体不同,英语是文字和发音强对应的表音文字,等听读达到一定程度,再切入阅读、复述甚至写作的输出练习,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缺少足够英语输入的环境下,英文的原版听读是培养英语母语思维的必经之路,需要人为的创造一个类母语的语言环境,iEnglish类母语英语学习训练系统是如何从听说读写构建母语式学习环境的呢?
英语母语思维中的听说读写
无论是iEnglish中的ETP板块、视听板块、书籍还是视频板块,都包含有海量的英文原版图文、绘本图书和音视频素材,能够满足不同年龄段、不同学龄段、不同能力水平的孩子或者成人海量听的需求。
以启蒙阶段的孩子来说,看图识字、儿歌、有教育意义的动画片等都是孩子建立兴趣、培养英语母语思维的学习情境,不仅可以在启蒙中帮助孩子直接建立英语语音、图形和实物之间的直接联系,还可以摆脱母语翻译,直接建立英语母语思维。
听和说很多时候是一个默契的同步过程,就像iEnglish国际及港澳台事业部负责人甄成方博士介绍ETP(English Through Pictures)板块时所说,ETP有图片、文字和声音三个信号组成一个闭环,形成一个语境,在这个环境中一直不停的输入和输出,孩子在“游戏”过程中,一般都会喃喃自语,发出声音,把听、读、看结合起来,形成母语思维的闭环;孩子在听儿歌、看动画片时,同样会不自觉的跟读或者模仿一些单词,这时,父母并不需要过于追求发音和语法错误,而是以鼓励和激发兴趣为主。
有了一定听说基础或者能力,进入书籍的阅读至关重要。阅读不仅仅是学习英语,且同步开始了使用语言学习知识的过程。iEnglish的书籍板块分为了150个等级,同时有泛读和精读之分。
泛读又有聆听、听读(核心)、朗读、复述等模式可以选择。iEnglish英语教育研究院副院长龙静在接受采访时解读了泛读的三个本质,即兴趣为王,iEnglish会依据人工智能叠加大数据算法,千人千面的为每个人推送贴合个人爱好的书籍;二是内容足够简单,可以保证读者理解70%以上的内容;三是足够量的内容。这是父母单独为孩子选择绘本或者阅读书籍时很难绕开的难点。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头条123 所有,欢迎 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