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一研究小组在《临床调查杂志》上发表研究报告称,他们在长期接受联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的脑脊液中,检测到了艾滋病病毒(HIV)DNA,并发现这些患者存在认知障碍的可能性要高于脑脊液细胞中没有HIV的同龄人。
联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cART)是目前主流的艾滋病治疗手段,该方法能够抑制HIV的复制,但无法将其从患者体内消除,一旦停止治疗,病毒就会反弹,重新复制。长期以来,清除艾滋病患者体内所有HIV一直是科学家努力的方向,但关于HIV在中枢神经系统,尤其是在脑脊液中长期潜伏对神经系统的影响问题,却尚未被充分认知。
在新研究中,匹兹堡大学、耶鲁大学等多家机构研究人员组成的研究小组,对69名艾滋病患者的脑脊液进行了检查。这些患者绝大多数为男性,中位年龄50岁,接受cART治疗的中位时间为8.6年。检查结果显示,48%的患者的脑脊液细胞中存在HIV的DNA,他们中30%的人有认知障碍,其比例明显高于那些脑脊液细胞中没有HIV DNA的患者,后一群体中存在认知障碍的比例为11%。
研究人员表示,在几乎一半的患者脑脊液中检测到被HIV感染的细胞,这让他们感到惊讶。这表明cART虽可对HIV进行抑制,但病毒仍可长期潜伏于中枢神经系统,并对其产生影响。虽然造成艾滋病患者出现认知障碍的因素可能有很多,如年龄、神经炎症、血管功能障碍等等,但他们的新研究表明,脑脊液细胞中持续存在的HIV DNA与神经认知障碍之间存在着显著关联。尽管相关机制尚不清楚,目前也没有从脑脊液细胞中清除HIV的手段,但这一发现仍具有潜在的临床价值。
总编辑圈点
尽管存在血脑屏障,大脑并不是一块“净土”,近几年科学家在脑中观察到了各种各样的生物和活动迹象。比如说细菌、病毒、肠道代谢物质等等。大脑由之接受的影响大多数是负面的。此次证实艾滋病病毒的显著的认知干扰作用,再次提醒人们脑部环境的复杂。未来我们会将更多的神经疾病和心理障碍归因于脑部病原体。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头条123 所有,欢迎 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南阳市 一人民医院“健康科普知识”走进南阳市 十二小学
五一出门旅游安全吗?这些疫情科普知识要知道
“断骨增高”为何不可取?这些科普知识要记牢
理性应对新冠病毒,这些科普知识一起来学习!
新型冠状病毒科普知识 | 应对新冠变异毒株,大家要做好三件事!
科普信息网
【新型冠状病毒科普知识】家有老人的请注意,疫苗接种注意事项来了
市气象局与农业农村局 联合开展线上科普知识讲座
【科普知识】3岁以下婴幼儿如何做好防护?这些要点家长们务必注意!
■疫情防控科普知识 应对新冠变异毒株 大家要做好三件事
周边踏青游 | 带娃看亚洲“五福小象”,掌握相关科普知识
家有老人的请注意,疫苗接种注意事项来了【新型冠状病毒科普知识】
燃放烟花爆竹能给空气消毒?这些科普知识要知道
老年人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有 高年龄限制吗?该怎么衡量获益和风险?权威解答来了【新型冠状病毒科普知识】
【慎重如始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物传人”的概率有多大?关键是做好手卫生!【新型冠状病毒科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