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小到大,我们会经常听到很多“常识”——吃素比吃肉健康、多吃蔬菜能改善便秘、流鼻血要抬头……
但你可知,在这信息 的时代,很多被我们奉为金科玉律、坚信不疑的“常识”,其实好多都是谣言!
一起来看看哪些“伪常识”是你傻傻相信了很久的……
饮食篇
1,吃素比吃肉健康?
很多人担心吃肉会导致三高、心血管疾病等风险增加,素食主义者可谓越来越多。但长期吃素,很可能引起蛋白质摄入不足,从而易导致代谢紊乱、免疫力降低、加速衰老。
荤素搭配、均衡饮食才是正确的做法。
建议:素食主义者,应适当多吃豆类、小麦、坚果等富含植物蛋白的食物。
2,多吃蔬菜能改善便秘?
多吃蔬菜,能帮助改善因膳食纤维缺乏引起的便秘。
但便秘的诱因有很多种,像大多数的老年人便秘,往往与肠道菌群数量下降、感觉功能降低、肛门及盆底等疾病,以及一些药物副作用等有关,因而靠吃蔬菜并不能解决所有便秘问题。
提示:盲目大量摄入高膳食纤维食物,反而增加消化负担,特别是消化功能较差的群体。
3,A和B不能一起吃?
常听说的有“螃蟹和柿子,同吃会长结石”“菠菜和豆腐,同吃会消化不良“……
但营养学专家表示,食物相克并没有科学依据。一些人在吃了所谓“相克”食物后身体出现不适,大多是因为食物不洁、食物过敏抑或是食用方式不正确引起的。
4,脾胃不好不能吃辣?
适不适合吃辣,其实也得看体质。
“辣”具有辛散的作用,本身又是温燥的,能帮助排出体内湿气。而对于胃口不好的人,适当吃点辣还可以帮助“醒脾”。
因而像苏叶、葱、姜、蒜、大料等辛辣食物可以适当吃些,对于寒湿内阻引起的胃部不适有好处。
但对于有胃溃疡、胃火过旺的人要少吃。
5,交替用油就是用不同名称的油?
营养学专家强调用油的多样化,因而很多人这个月吃大豆油、下个月吃花生油抑或是菜籽油……
但多样化用油指的是按照脂肪酸结构换品种,而不是按名称换。
*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结构类似;
*花生油、稻米油类似;
*杏仁油、橄榄油、茶籽油类似;
*亚麻籽油、紫苏籽油类似。
6,小火炒菜,营养损失较少?
我们知道很多维生素都怕热,因而会认为,小火炒菜营养损失更少。但实验表明,大火快炒的菜,维生素C损失仅17%,若炒后再焖烧,菜里的维生素C将损失59%。
所以炒菜要旺火快炒,若再加点醋更有利于维生素的保存。
生活篇
1,流鼻血要仰头?
很多人流鼻血的应急措施就是仰头,生怕血流光。但你可知,流鼻血仰头可能会使血液倒流,严重时可能呛入气管,引发窒息。
正确做法:用手捏着鼻翼,稍微低头,用压力把破裂的血管压住止血。一般来说压5分钟左右就能止住,若还是继续出血,建议尽早就医。
2,鱼刺卡喉咙要喝醋、吞饭?
喝醋不会软化鱼刺,喝多了却会灼伤食管、胃粘膜;吞饭会把鱼刺越带越深,刺伤食管。
正确做法:小的鱼刺方便取,用镊子夹取;大的鱼刺或是有困难的,及时就医。
另外,还有人用醋洗脸想美白,用醋泡脚治脚臭、喝醋减肥……小编想说,还是把醋当成简单的调味品吧。
3,戴眼镜,会加重近视?
近视加深与眼镜无关,而是不良用眼习惯所致的结果。
若明明近视还经常不戴眼镜,反而真的可能加深近视程度。因为不戴眼镜,近视眼看东西时就习惯眯起眼睛,使眼内肌肉收缩紧张,这会造成肌肉过度疲劳,加速近视的发展。
4,蜂蜜结晶是坏了?
买回来的蜂蜜是液体,但天气冷了或一段时间后会出现结晶,这其实是正常现象。
蜂蜜中的有些葡萄糖分子会随着温度的降低,由小的结晶核逐渐变大形成结晶。蜂蜜在13-14℃时 容易结晶。结晶跟蜂蜜掺假、变质并没有关系,可以继续吃。
但如果蜂蜜味道变酸,表面浮有一层密集的气泡,那就说明蜂蜜变质了,不宜再继续食用。
还要提醒大家的是买回来的蜂蜜不用着急放冰箱,一般常温避光存储即可。
5,仙人掌不能防辐射
仙人掌能吸收太阳中产生的辐射能,如红外线、紫外线等,但并不代表能阻挡电子产品等产生的辐射线,这是两种不同的概念。
6,竹炭、绿植不能去除甲醛
植物学博士史军指出:竹炭对甲醛只是吸附不是吸收,吸附得不牢固甲醛还可能被释放出来;吊兰等植物有吸收甲醛的能力,但吸收量很有限。
开窗通风才是清除甲醛的 便捷有效的手段。
运动篇
1,出汗多、运动强度大,减脂更有效?
流汗主要是体内水分的流失,并不是你所想的脂肪析出。有些人身体基数大,稍微运动就出汗,但这不代表消耗的脂肪多。
因此,像蒸桑拿、包保鲜膜减肥的说法也都不可取。
高效的运动减脂方法不妨先进行无氧运动,把预储备的能量和糖原消耗掉,再坚持做能消耗脂肪的有氧运动。
2,哪里胖就集中锻炼哪里?
局部增肌是可以的,局部减肥则是谎言!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头条123 所有,欢迎 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