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勇岱:到了这个年龄,观众的认可更重要

 头条123   2025-07-09 01:57   1683 人阅读  0 条评论
丁勇岱:到了这个年龄,观众的认可更重要

  丁勇岱:这个角色演下来, 大的感觉是累心,非常累

  近日,根据梁晓声同名小说改编的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人世间》开播以来,收获观众如潮好评。随着剧情的起伏,剧中周志刚这个投身西南“大三线”的建设工人及其深明大义的父亲形象,特别深入人心,网友对该角色的扮演者丁勇岱也赞不绝口,称他为“戏骨”。

  三月初,在忙碌的拍戏间隙,丁勇岱接受了北京青年报记者的独家专访。他直言自己是运气好,遇到了好角色、好团队。

  力求还原生活,什么多余的都不设计

  北京青年报: 近《人世间》播放得很火,您有什么反馈?

  丁勇岱:我确实收到不少反馈消息,有一个观众留言我印象很深。她说从春节到现在,每天一到点儿就陪着爸爸妈妈,一家人坐好,等着看《人世间》。我脑子里一下就出现那种画面了,因为我就有这种经历——和家人们坐在屋里一块儿看电视剧,看得高兴处一块儿乐,看到悲伤处一块儿叹息,这种团团圆圆的场景,多好、多温暖呀!其实这种人间的温暖,特别契合这个剧的温情——剧里的人也都喜欢和自己的爱人、老伴、孩子们一起相互帮扶着向前走,这真的挺幸福的。

  对我来说,演员演戏,就是演给观众看的。拍一个作品,能产生这么大的共鸣,能这么热烈地接受这个角色,说明我们做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对演员来说,这也是 大的幸福。

  北京青年报:您接到《人世间》这个戏是怎样的机缘?

  丁勇岱:我当时刚拍完电视剧《跨过鸭绿江》,有一天李路导演给我打电话,说他准备上一个戏,是梁晓声的小说《人世间》,得了茅盾文学奖。我一听,梁晓声?太熟悉了!《雪城》《今夜有暴风雪》这些小说过去我都看过,印象很深。

  几天后李路导演寄来了十集剧本,我一看编剧是王海鸰老师,知道她写的《中国式离婚》《牵手》等剧都很厉害。剧本一打开我就没放下,一晚上就看完了。可以说看剧本时,我有好几次痛哭流涕。

  北京青年报:您进组之后有哪些感触比较深的地方?

  丁勇岱:我演过工厂的戏,但这是我 一次演工人,我首先需要突破自己。而且周志刚这个角色是那个年代千千万万个中国工人形象的缩影,对我来说极具挑战性,也极具诱惑力。

  我特别感谢《人世间》剧组,因为年代戏的难度在于特别需要氛围,这部戏里光字片的景是在长春一个体育馆里搭出来的,搭得非常真实,一进到那里,我就觉得特别接地气。我对剧中人的经历一点不陌生,戏里的故事从1969年开始,那时候我已经小学快毕业了,所以会不由自主想起点点滴滴的往事,我很多同学家住的就跟光字片的房子一样,屋里摆设都一模一样。

  北京青年报:剧中的父母爱情特别打动观众,您的这种情感体会来自哪儿?

  丁勇岱:来自我自己的父辈,我的父母也是这样的。演这个戏,我时常想起我父亲。我们家是比较传统的家庭,我父亲是工程师,母亲是老师,我跟着母亲长大,跟父亲聚少离多。小时候他一回来对我挺严厉,他一离开家去外地我还挺高兴。我原来不太理解父亲,这回演了周志刚,我能体会到父亲当时一定也是挺苦恼的,他们那代人可能都这样,为了国家的建设,常年抛家舍业。

  拍这个戏时,我也经常想起白师傅,他是个八级架工。有段时间我父亲调到武汉工作,我跟着他去武汉,在那儿当了两年临时工,我当过瓦工,还当过电工。我现在还记得,在施工工地跟我一个宿舍住对床的老工人白师傅,那时他50多岁,我不到20岁。他在工地上是 有技术权威的工人,他的工资几乎跟工程师不相上下。他身上有的地方很像周志刚,比如他心肠挺好的,就是好话不会好好说,处长了其实是个挺不错的人。我记得有时候我早晨起来晚了,他永远都是把大门、窗户全部打开,自己出工去了,大冬天把我冻得够呛,他就是这么个脾气,跟你没商量。

  在周志刚这个人物的表演上,我是力求更多地还原生活,更真实、更生动、更准确地把那段生活呈现给观众,什么多余的都不设计。

  北京青年报:周志刚去世那场戏,弹幕里很多人哭了。

  丁勇岱:周志刚去世那场戏,其实后面的对话是现场发挥的。本来爸爸躺在床上说完“你们都累了,都睡觉吧”这句话,这场戏就应该结束了。但是那天导演没喊停,雷佳音接着就问了一句:“爸,咱们家你 喜欢谁?”他一问,我就接着说:“你们三个都是好孩子,爸爸都喜欢。”他又说:“不行,你必须得说 喜欢哪个?”我又说了一句开玩笑的话:“等你哥哥姐姐都不在,爸爸就说你是 好的。”宋佳还补充了一句:“爸爸就是老狐狸。” 后我还说:“爸爸是老狐狸,你们三个都是小狐狸,你妈妈就是养狐狸的。”

本文地址:https://www.toutiao123.net/news/7169.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头条123 所有,欢迎 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