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美索不达米亚境内,考古学家们发现了5000年前的一块泥板。据考古学家分析,这块泥板记载的信息是:“在37个月内收到了29086单位的大麦”,记录人署名“库辛”。根据文字记载,历史上 一个留下姓名的,不是先知、诗人或是伟大的征服者,而是一名叫“库辛”的会计师。
5000年后,会计这一古老的职业穿越时空,经历了工业化、电气化、信息化之后,步入到智能的时代。但随着时代发展,昔日“后视镜”式的传统财务模式已无法适应企业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企业更需要一种“导航仪”式的财务管理模式,从而前瞻性的为业务提供方向指引。
传统预算管理亟需“自我进化”
2020年,毕马威对近千名来自全球各行各业的财务官访谈及调研显示,财务在企业中 具前瞻性方面扮演着领导者角色。而在全部财务管理环节中,预算管理又居于核心地位。说到预算,知名IT调研与咨询服务公司Gartner称其为“一个痛苦的年度仪式”,管理者甚至笑称预算管理是“劳民伤财”。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预算管理无法适应企业发展的问题正在凸显。以往制定预算时,往往由企业各部门自行设置后提报给财务部门,财务部门进行汇总后交由管理层确认签字。既无人审核费用需求的合理性,也没有流程把控费用支出的有效性,因此预算通常是割裂的,导致预算 终成为一纸空文被企业束之高阁。
在目标设定上,传统的预算编制和推行通常由企业财务部门主导,财务人员会根据去年营收达成来设置下一个年度的会计年度目标,并没有把预算管理与企业战略进行捆绑,造成重视短期利益而忽视长期效益的弊端,使短期的预算目标与企业长期发展战略无法适应。
另外,传统预算过于注重财务指标,对企业经营活动主要以价值指标进行预算,而对如产品质量、生产效率、客户信誉等一些重要的非财务指标很难做出评估,也无法控制这些指标。预算控制也只局限于企业内部,没有把企业、供应商、顾客之间等连接关系纳入范围。
从公司层面看,虽然大方向和目标明确,但在预算方面缺乏系统规划和指挥,过程管理更无从谈起,这无疑给企业的管控和决策带来一定滞后性。可以说,传统预算模式对于企业未来经营缺乏较高的参考和指导价值。
让僵化的公司奔跑起来甚至敏捷起舞,是每一位管理者的夙愿。“如果不改变现有预算模式,企业将始终僵硬。”管理大师拉姆·查兰(Ram Charan)在《哈佛商业评论》曾这样评论。他认为,只有彻底改变企业的业务流程和决策机制,企业才能真正实现身手矫捷、思维灵敏。
为了使财务系统更具效能,不少企业开始推行预算管理的“自我进化”。有专家认为,传统预算管理的确存在一些弊端,但预算管理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奠基石,其对企业管理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对此,“全面预算”作为能把组织所有关键职能融会贯通的财务管理方法之一,被推到了前台。
业财一体趋势下的全面预算
如果将传统财务比喻为只会计算的“账房先生”,那么以全面预算为代表的现代业财一体化模式,让财务被视为智能的企业战略“参谋官”。
事实上,“全面预算”与近年被广泛关注的“业财一体化”密不可分。脱离业务的财务,尤其是在预算管理等财务决策上,会出现无法根据实际业务变动及时响应的情况,从而影响企业的整体经营效率。
“业财一体化”正是为解决这一问题而产生,它是现代企业日益精细化管理的自然产物。
FONE(上海绎维软件)赋能专家李龙表示,“全面预算”在企业所有管理模块中,只有财务本身具有端到端的特点,可以和所有业务全流程紧密结合,而“全面预算”是财务模块中 具全局性和前瞻性的部分,因此成为企业 重要的抓手和工具。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财务面对的数据规模越来越庞大,数据类型越来越复杂,而企业管理者要求财务和业务数据在几秒钟内甚至是实时被分析出来,这就对传统财务系统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在传统财务系统里,业务系统数据流向财务核算系统,管理系统再依据财务核算系统处理形成的财务数据进行预算、成本、绩效、风控等过程管理。一方面,财务数据处理性能落后,不仅无法满足快速处理、整合、分析数据的要求,还会消耗大量人力资源。另一方面,单一的财务数据也不再适合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
企业想要保持竞争优势,就必须要转变传统预算管理观念,建立“全面预算”的财务管理意识。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头条123 所有,欢迎 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