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转型数据先行,华为用科技加速业务交易

 头条123   2025-01-12 12:03   1705 人阅读  0 条评论
金融转型数据先行,华为用科技加速业务交易

  金融是一个很大的概念。

  对于一些人来说,去银行取前、办贷款、做理财就是金融;

  对于一些人来说,买股票、炒期货、做基金就是金融;

  对于另外一些人来说,买 ,对不确定的未来进行投资,也是金融;

  ……

  是的,金融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与我们的核心利益密切相关。别看金融行业的范围很广,但是整个行业却有一个极其统一又绝对不能触碰的底线——安全。你可能不炒股,可能不买 ,可能不做理财,但你至少还是要跟银行打交道,而银行也是普通人金融管理的 后一个安全港湾。

  在数字化时代更是如此,因为数据的传输和变化实在是太快了。如果说传统意义上,许多人还是要去银行、去证券交易所办理业务的话,如今大家只要坐在家里动动手指,甚至在任何有网络的地方用手机就可以进行各种金融交易。这虽然极大方便了金融流通,也为金融行业带来了全新的发展契机,但同时造成的安全隐患也大大增加,交易风险较以往成倍提升。

  据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2020年中国银行业服务报告》显示,2020年银行业金融机构离柜交易达3708.72亿笔,同比增长14.59%;离柜交易总额达2308.36万亿元,同比增长12.18%。其中,手机银行交易达1919.46亿笔,同比增长58.04%,交易总额达439.24万亿元,同比增长30.87%;网上银行交易达1550.30亿笔,交易总额达1818.19万亿元,同比增长9.68%。

  另一份来自于公安部的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公安机关共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25.6万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6.3万名,拦截诈骗电话1.4亿个、诈骗短信8.7亿条,封堵诈骗域名网址31.6万个,通过96110反诈预警专号防止970万名群众被骗,为群众直接避免经济损失1200亿元。

  一方面是数字化带来的海量应用爆发,另一方面是日益严峻的金融安全隐患,作为金融行业的从业者本身应该如何应对?就增量来说,银行业、 业、证券业如何能抓住数字化发展的“红利”,提升自身的水平与能力?针对不断涌现的金融诈骗和金融黑客等安全隐患,如何保障金融数据的安全,保障客户应用的平稳、高效呢?

  数据应用或许是一条看得见的路。应该说对于数字化的发展,金融行业也进行了积极探索。早在多年前,以互联网金融为代表的数字化应用让许多传统领域受到了冲击,也催生了金融行业内部的变革,开启了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在金融行业的大规模应用。而如今,数字化应用已经进化到了智能化的全新阶段,借助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全新技术,互联网金融企业开始转向科技能力的输出,在提供金融安全的同时,给予客户更为便捷的应用服务。

  当然这种转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即便是号称“开放”的互联网行业,智能化的道路也经历了不少坎坷,更何况一向注重安全、“求稳”的金融行业。一直以来,金融行业多是采用集中式平台,这也就造成在数字化转型的大潮特别是分布式应用大潮中出现了许多数据的“孤岛”和“壁垒”,想要进行智能化改造就必须打破它们。

  以银行业为例,在Bank4.0时代的目标驱动下,在朝着“智能银行”的道路上依然面临三大挑战:首先,也是 重要的,就是安全。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银行需要确保自身业务的永续与数据的安全;其次,伴随着业务量的激增,银行业普遍感觉存储资源不够,空间与性能均需要升级; 后,伴随着业务模式的迭代,造成人力和时间成本的增加,也就造成了银行整体负担的增大。

  再比如在证券行业。虽然相对于银行来说,证券的自由度要更大一些,开放程度更高,但是证券行业面临的客户流量压力也更大;而且从数字化的层面来说。证券行业面对的数据交易和服务压力更大,这就要求它们一方面要关注前端应用建设和客户引流,另一方面还要提升后台运营支撑能力,以便于将业务、流程与IT有机结合落地在系统平台当中。

   业就更难了。在中国社会,许多人购买 都是“碍于情面”,大多数人的亲戚朋友都有 从业者,所以这种“人情世故”就难以避免。但是在数字化环境下,大众交流的主要媒介转变成了互联网,如何实现“不见面的交流”就成为了 行业面对的新课题。同时,技术在改变着 业销售模式的同时,还改变着处理信息的效率、产品的创新以及服务的模式与体验,为客户创建集成、安全、个性化和完整的体验变得愈加重要。

本文地址:https://www.toutiao123.net/news/5766.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头条123 所有,欢迎 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相关文章  关键词:金融 转型 数据 先行 华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