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用过P2P传输吗?现在的P2P传输可以说是继局域网、ftp、http之后 广泛使用的文件 和传播途径,被众多企业运用在工作中。
P2P传输,全称“点对点传输”,是一种文件即时传输方式,目标是让所有客户端都能提供资源,包括带宽、存储空间、计算能力。P2P传输技术有很多应用,包括共享各种格式音频、视频、数据等。
P2P传输技术是如何实现即时传输?为什么P2P传输可以被众多企业接受?本文,我们将带着这两个问题出发,深挖P2P传输技术。
一、一张图看懂P2P传输技术
传统的http传输是服务器上直接复制数据给客户端,这种传输的快慢受到带宽的限制。尤其是在网络全民化的今天,成百上千的客户端连接同一台服务器,服务器的带宽会被 ,客户端的带宽难以完全利用,导致整体数据传输的效率低下。
一般数据传输中,客户端A和客户端B都需要先与服务端(Sever)建立连接,再通过服务器与对方建立的通路来中转传递数据。P2P传输技术是建立客户端A和客户端B的直接通路,把原有上传-下载”1+1“时间缩短到1;其次,“客户端A -服务器-客户端B”转变为“客户端A -客户端B”,中间不经过服务器中转,无需消耗服务器昂贵的存储空间。P2P传输是一种文件即时传输方式。
二、议P2P传输技术:又爱又恨
P2P传输技术被广泛用于实时媒体业务、网络电视、远程医疗等方面,它不仅给数据传输提供了自由和便利,还有效的将互联网中潜在的资源整合在一起。
在专业技术人员眼中,P2P传输技术是一种即时传输技术用于实现数据的快速联动,为企业在数据驱动价值的市场环境中获取发展先机。但在5G重新定义带宽,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P2P传输技术凸显的优劣势让企业又爱又恨,难以抉择。
优势:
成本低:减少了对服务器的投资;
效率提升:去除中间环节直接建立简单连接;
较强的稳定性:淘汰以往以服务器为中心的单点服务,形成非中心化且直发组织的体系特点,解决了中心单点产生的故障问题。
劣势:
网络带宽资源大量消耗:P2P传输所具有的并发连接特点使得大量资源被迅速消耗,容易造成网络拥塞,导致其他应用性能降低;
管理不便:P2P传输具有的无中心化特点,用户多,对用户的管控无法具体到个人,难以对对所有用户加以管控;
安全风险,数据泄露:P2P传输在互联网中广泛运用,使得一些人利用系统的漏洞侵犯用户隐私,对数据资料进行破坏,甚至有不法分子在P2P传输过程中加入病毒,对用户电脑安全造成威胁。
P2P传输技术的优势不可否认,劣势必须弥补。但要想使用P2P传输技术服务当下企业,显然纯P2P技术是不够的,必须有所突破。根据客户端是否在同一网络环境,P2P传输技术实现的难易程度有所不同,具体可以借助哪些现代技术优化,如何优化?让我们继续深挖P2P技术原理,寻找突破口。
三、以NAT+Raysync为支撑,P2P技术升级
深挖P2P技术原理,会发现P2P技术的实现依赖两方面:一是客户端所在位置,二是网络环境。考虑到企业实际需求,P2P技术和许多技术一样,有着看似单一的存在,其实可以很好地嵌入系统,依托系统的基础架构存在于一个平台之上。这样,客户端位置能够稳定,网络环境也能适应,下面我们分两种情况分析:
①同一网络环境下:
假设内网接口1000M,局域网带宽10M,带宽利用率均为50%,客户端A与客户端B在同一内网络环境中,如下图所示。
如果用一般的文件传输方法,需要A将文件先上传至服务器,B再从服务器上下载,而且传输将在网络带宽10M的情况下进行。而通过点对点传输,A与B可以直接建立通信,文件传输充分利用内网网络带宽1000M,传输效率可以实现100X提升。
镭速传输Raysync,镭速点对点传输技术将P2P传输技术与Raysync超高速传输协议相结合,网络带宽得到充分利用,带宽利用率能达到96%以上,传输再加速,能够实现TB级大数据及海量数据极速传输。
②不同网络环境下: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头条123 所有,欢迎 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