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味“爽”与“甜” 别让微短剧离生活越来越远

 头条123   2025-01-12 08:53   1040 人阅读  0 条评论
一味“爽”与“甜” 别让微短剧离生活越来越远

  近几年来,随着智能手机和5G网络的普及,移动互联网内容视听方式不断翻新,几分钟一集的微短剧已经成为诸多视频平台的“流量新贵”。尤其是2021年,国内微短剧市场呈爆发态势,主要短视频平台、视频网站、影视公司等多方势力纷纷加入微短剧沙场,深刻体现了国内影视行业、网络平台之间的“内卷”现状。

  海量网络内容“城头变幻”,微短剧为何会“颇得恩宠”?一开始就与商业变现紧密挂钩的微短剧在内容制作或价值传播方面存在哪些突出问题?“加速社会”中的网络产品将快、短、新奉为圭臬,应如何看待微短剧在个体与网络间构建的新关系?这些问题值得深思。

  微短剧迅速“展翅”,经过一番试水,进入“翱翔”状态

  据资料显示,2020年我国短视频平台的行业地位首次超过综合视频平台,到2021年6月,短视频用户规模达到8.88亿。网民短视频平台使用率持续走高,接近90%。更值一提的是,短视频对用户注意力的抢占相当有力:人均单日使用时长超过两小时,用户忠诚度高于其他内容。在资本与用户的协力作用下,微短剧逐渐从众多短视频内容中浮现出来,一跃成为“头部”存在,同时跻身短视频平台未来发展的重点培育对象。

  其实,微短剧并不是近两年才出现的新形态。早在视频网站发展初期,微短剧就已经存在了。2009年的《嘻哈四重奏》、2013年的《万万没想到》等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小型系列剧,即可视为我国 早的微短剧。上述作品可圈可点,但身处长系列剧流行的年代,未能形成风潮。随着手机用户短视频平台观看习惯的养成,微短剧市场开始生根发芽。2018年,几部爆款竖屏剧的出现,证明了微短剧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焕发的生机。2020年,有关部门明确“网络微短剧”的制式标准,并将其定义为:具有影视剧节目形态特点和剧情、表演等元素;有相对明确的主题,用较专业的手法摄制的系列网络原创试听节目等。政策的指导和市场的追捧为微短剧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微短剧迅速“展翅”,经过一番试水,于2021年进入“翱翔”状态。

  大部分早期微短剧是由普通内容提供者制作的,不过随着短视频平台分账机制的不断升级和“龙头”平台大规模的投资博弈,微短剧已形成多平台强势角力的发展格局。在如此趋势推动下,微短剧形态的发展日新月异,从一开始搞笑段子的简单演绎,到今天类型化的相对多元、成熟、精致。在移动互联网存量时代,微短剧不仅是短视频平台用户黏性的新增长点,而且是未来短视频行业的风口。

  “时间短”“内容爽”“故事又土又甜”:微短剧的特征使其成为情绪出口

  英国学者茱蒂·威吉曼在著作《缩时社会》中深刻地指出,人类对速度的追求永不停歇,“现代人简直像是在两分半钟内快转压进二十四小时那样的紧张忙碌,我们处在加速度的‘缩时社会’,几乎是失速狂奔着”。德国学者罗萨则从历史唯物主义视角,以时间维度为理论切口,诊断出现代社会日益显著的“加速”特征,并总结出社会加速的三个维度:科学技术的加速、社会变迁的加速、生活节奏的加速。时间资源的稀缺与不可复制,以及由此而来的生活节奏加速,呼唤着科技的加速,而科技加速的直接后果是社会变化的加速,社会变化的加快反过来又刺激了时间匮乏下生活节奏的加速。可见,现代社会的加速是一个自我促动的过程。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这种加速感同身受,并被它的强力裹挟,从“按部就班”的时代进入“星奔电迈”的时代。

  微短剧的出现和流行,正是现代社会加速的缩影,视听内容生产、消费的加速既是时间焦虑的结果,也是其缘起。随着智能手机和5G网络的普及,城市生活调剂媒介的更迭呈现为“电视—电脑—手机”,有些乡村地区则直接完成了“电视—手机”的过渡。竖屏播放、上下滑屏等数字化时代的媒介形态,无不是科技加速塑造当代时间体验的具体细节。微短剧“短、平、快”等属性,恰好契合“缩时社会”网络受众的文化心理需求,成了“数字咸菜”。

  如何理解微短剧这盘“数字咸菜”呢?首先是“时间短”。微短剧一般单集只有一两分钟,体小量轻、情节简单、内容紧凑,适合手机用户利用通勤、吃饭等碎片化时间观看。被各种传播媒介全面、深入参与的时间,是碎片化、原子化的点状时间:一部30集的微短剧,时长还不及一场电影。吃个饭可以刷上好几集,一晚上可以看完一整部。对于患有“时间焦虑症”的观众来说,看微短剧不会有那么大的精神压力,它正在分取传统电视连续剧的注意力领地,让大众“咂”得津津有味、乐此不疲。

本文地址:https://www.toutiao123.net/news/4561.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头条123 所有,欢迎 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