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增强区域发展平衡性协调性,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其中点名“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作为我国经济增长 快和 活跃的地区,长三角地区和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如何加强合作?双方有哪些领域的经验和实践能够相互借鉴?
全国两会期间,现代快报+发起,上海澎湃新闻、广东羊城晚报联动推出“长三角对话粤港澳大湾区”特别报道,邀请代表委员与相关领域专家互动,共同为这对CP的合作建言献策。
关键词1:产业协作
在集成电路等行业协同发展
长三角地区包括沪苏浙皖“一市三省”,着力当好全国的经济压舱石、当好发展动力源、当好改革试验田。粤港澳大湾区涵盖广东9个市和香港、澳门,业已发展成为世界级湾区。
长三角在先进制造体系方面具有全面性、系统性优势,同时凭借长江黄金水道,拥有广阔的经济腹地。粤港澳大湾区则拥有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等城市,其中香港是金融中心,深圳是科创中心,广州是经贸中心,澳门是休闲中心,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种货币,区域互补性强,与国际市场对接紧密,创新生态完善。
区域联动发展是打破点状经济格局、实现“板块经济”的重要途径。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两地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产业具有良好的协同效应。
【委员建议】
共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众所周知,区域经济的发展仅仅依靠自身内部资源与要素的投入产出循环是远远不够的, 它必须借助于区域之间的互补和协作。”程永波指出,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的GDP约占全国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一。作为我国经济发展 重要的两个增长极,两个地区在改革开放过程中都确立了各自独特的竞争优势和特色的市场化道路。
△程永波
程永波接受现代快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建议通过产业协同发展、鼓励科技联合攻关、促进要素资源畅通流动等方式,建立长三角和大湾区经济联动的长效机制,带动两个地区高质量发展。
“两个地区在产业发展上有错位,在科技发展上有分工,在商业文化上有交集,在融资渠道上有交流,具备了良好的经济联动基础。”程永波建议,建立长三角和大湾区经济联动的长效机制。
具体如何联动呢?一种方式是可通过产业协同发展带动经济联动发展,程永波建议通过产业协作消除行政区划的分离,以产业合作实现优势互补,避免同质化竞争。
“首先,打造产业资源联动平台,加快各城市的高新区、经济区等开发区之间的合作和产业联动,推动产业差异定位、联动互补。”程永波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其次是围绕各自特色优势产业,完善区域产业分工体系,推动两地共建分工合理、错位协调、高效协同的现代产业体系。比如,两地可围绕新能源汽车、电子、医药、材料、航空等领域打造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程永波还提到上海和深圳等重点城市要发挥龙头作用,共同推进产业的梯度转移,构建既能够实现自主可控又有梯度分工的现代产业体系。
△南京紫峰大厦
“还有一种联动方式是鼓励科技联合攻关,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程永波说,长三角和大湾区作为区域开放创新的先行者,城市之间要加强战略合作,构建区域创新协同发展体系,合力打造出具有创新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通过联合进行区域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构建科技创新共享平台,互补形成“理论突破-技术研发-转化应用”的创新链,共同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头条123 所有,欢迎 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