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产电视剧:稳中求变重建精神家园
大禹
2021年,受政策引导,国产电视剧市场进入求稳提质的新发展阶段,对优质内容的争夺愈发激烈。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中国观众对电视剧的需要,已经不再是简单地实现家庭聚拢的方式,而是希冀有更多的精品力作帮助自己重建生机勃勃的精神家园。
影视的寒冬远未褪去,但未来已来,如何破题?唯有守住内容,石以砥焉,方有化钝为利的可能。
致敬百年
主旋律剧佳作频出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围绕着百年庆典的大银幕和小荧屏,皆是一团赤诚与热烈。不同题材的文艺作品殊途同归,凝聚力量,凭借优异的表现,让主旋律作品在长久以来被泛娱乐化裹挟的大众文化中光彩焕然,掷地有声。相较于《长津湖》在主旋律电影中独领风骚,《觉醒年代》《山海情》《理想照耀中国》《功勋》等一批主旋律电视剧作品接续发力,以傲人的姿态成就了“大迸发”的一年。大批青年观众在互联网上集体发声:原来主旋律作品也可以很好看!这句略显稚嫩的表达,言简意赅地道出了中国电视剧主旋律市场的另一种可能。
偶一回顾,我们大概不难忆起,上一次主旋律作品发声的高点还是在进入新世纪的 一个十年。以《激情燃烧的岁月》《亮剑》《士兵突击》《我的团长我的团》等为代表的军旅题材电视剧,在很长一段时间扎堆,成为“红色经典”的 。相较彼时仍旧需要通过“类型人物+传奇故事”的模式,“曲径通幽”地进入大众文化市场,百年之际的主旋律之屏则更加朴素和真挚,聚焦的人物和事件不再具有像“李云龙”或“许三多”式的传奇色彩,而是更接近人之本色的精神追求和表达。
这些作品中,首当其冲的乃张永新执导的《觉醒年代》。其在口碑和市场上取得的双赢,绝对是近年来重大历史题材电视剧的一次全面胜利。很难想象这样一部本身“弱戏剧性”的作品,可以在倍速播放盛行的互联网时代赢得思想性、观赏性的满堂彩,进而引发“新世纪下中国新青年”的现象级热议。相比可量化的“收视率”,进入公共视域的热议中心,才是主旋律作品的 大成就。电视剧作为基础文本的成功构建,引起了全年龄段观众对“1915-1921年间中国道路选择”的追问和对一群时代“先生们”的精神礼赞。显然,筹备拍摄期长达近四年的《觉醒年代》完成了时代洪流交予文艺的重任,其精良的制作水准和值得细细回味的诗意镜头语言,琴瑟和鸣之力显现出中国电视剧工业和审美表达在百年之际的进阶,这很可能也是国产电视剧正面展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和中国共产党成立过程的首例。不论从以上哪个维度看去,《觉醒年代》都将当之无愧地彪炳于中国电视剧发展史册。
《理想照耀中国》《功勋》皆以单元剧的方式,对百年历程中不同历史时期的闪光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进行了艺术化的复刻和再现,在有限的篇幅里,尽可能多地展现助力伟大征程的“平凡人不平凡的一生”。设定了篇幅的单元剧布局,一方面对叙事本身提了要求,另一方面也降低了观众追剧的疲劳感,为主旋律电视剧未来的类型创新提供了有益经验。
又一主旋律作品赢家《山海情》,将镜头聚焦于百年征程的重要历史节点:脱贫攻坚。这部以西海固 一代移民为故事主体的主题剧,再现了上世纪90年代以“涌泉村”为代表的宁夏西海固人民搬迁至银川近郊永宁县境内、建立经济开发区的移民史,勾勒还原了闽宁镇从无到有的过程。此剧巧用方言,以白描的笔触、接地气的人物塑造和对早一代移民心灵变迁史的热忱观照,捕获了大批电视剧拥趸,在2021年50余部主旋律电视剧中脱颖而出,稳居豆瓣电视剧年度评分榜 二位。
同比其他类型,主旋律作品在数量上稳居 一,整体质量创历史新高,自是得益于多方资源的合力加持和政策倾斜。相较于电影银幕,主旋律电视剧在2021年首次实现了全明星阵容、实力演员与流量新星的强强联手,为主旋律作品迎来了新变局。但与此同时,一个不争的事实也浮出水面:中国电视剧市场从来不缺少主旋律观众群,在未来,主旋律作品如何持续发力,守住这部分类型创作的市场份额呢?人们拭目以待。
限集令下
救不了低质偶像剧
受限集令影响,相比2020年,2021年电视剧、网播剧备案数量骤减,六大制作公司和四大视频平台对全年电视剧数量和质量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影视行业继续过冬的2021年尤为明显。限集令的全面实施一方面对创作上的“内容为王”提出了更加严苛的要求,从长远看,对国产电视剧质量的稳步提升和良性发展有积极意义,是市场化对观众负责的利好政策。但另一方面,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IP创新和类型多样化。谨慎起见,多数制片方都稳妥地选择续订已经成功的IP,或者持续输出同质化严重的重复类型。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头条123 所有,欢迎 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