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屋”之说 纯属文化陋习

 头条123   2025-05-18 17:15   1788 人阅读  0 条评论
“鬼屋”之说 纯属文化陋习

“鬼屋”之说 纯属文化陋习

  门前人来车往,“鬼屋”并无“鬼样”

  受长期“鬼屋”传言所累,一幢精致的小洋楼形象面目全非。在科学昌明发达的今天,“鬼屋”之说仍有市场,确实令人难以理解。正如专家所言,传统文化陋习的流毒、从众心理的跟风和人们的猎奇心理导致传言经久难息。以客观、理性、科学的心态看待,种种所谓鬼怪陈腐之说当不攻自破。

  ◆社会学家

  华侨大学人文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肖北婴曾多次探访小洋楼,他认为——

  “‘鬼屋’之说纯属文化陋习。”昨日,华侨大学人文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肖北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个世界上本不存在“鬼”和“鬼屋”,所谓“鬼”说,源自落后腐朽的封建文化之鬼,源自恶性竞争文化之鬼,源自某些人心理阴暗之鬼。

  对于市区九一街的“鬼屋”之说,肖北婴早有听闻。他认为,出现“鬼屋”传闻是多种因素的叠加。首先是中国传统民俗因素,一幢老厝,长期无人居住,难免令人浮想联翩。其次,受古典文学比如小说《聊斋志异》等的影响,在人们心里很容易出现一个“鬼屋”形象。 后,可能跟一些人对在房屋中所见和对暂住者误解有关,导致各种传闻的出现。当然,也不排除某些人恶意炒作,加上人们的从众心理,以讹传讹,越传越广。

  肖北婴介绍,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一位黄老先生暂住在这幢洋楼的二层,当时肖北婴等三五人曾多次在夜间拜访他,饮茶小酌。当时,房间灯光比较昏暗,阳台电灯坏了,因此房间看上去有些暗淡。聊到深夜,肖北婴等人告退时,黄老先生还用电筒照亮楼梯,把他们送出。因此,这种种情形可能给外人一种错觉,从而传出“鬼屋”。但肖北婴说,他待在这幢小洋楼里,没有任何不适。在他看来,这幢闽南小洋楼再现的是侨乡文化之中西建筑的“合璧”,建筑材料是本土化的石头,而建筑风格又是西式洋楼,好好布置一下,蛮漂亮的,它体现了海外华侨思乡念祖的文化心态。

  对于该洋楼多年被闲置,肖北婴感到甚为可惜。他在个人微博上感慨,曾在此楼的三层露台感受那恬静的百源月色,或许真的不会再有了。

  肖北婴认为,“鬼屋”传闻早就应该正本清源。当下,人们要以理性、科学的心态看待“鬼屋”,要高扬先进文化的旗帜,反对封建思想,破除迷信观念,继承传统文化中优秀的东西,去除糟粕,比如所谓的“鬼”和“鬼屋”等腐朽观念,还小洋楼本来面貌。

  ◆心理专家

  国家职业心理咨询师、催眠师辜阳波释疑

  “鬼”源自人的内心

  国家职业心理咨询师、催眠师辜阳波说,在科学昌明发达的今天,所谓的“鬼”仍可登堂入室,人们还热衷于编鬼事、造鬼影来吓唬自己,折射出一种独特的“鬼文化”心理。

  鬼的形象和观念从何而来?辜阳波认为,原始人类由于愚昧无知,无法科学解释雷电等自然现象,以为世界受到冥冥之中的某种外界力量控制,他们将这种力量归结为所谓的鬼神。另一个可能是,由于个体能力的限制和心理不成熟,容易对一些神奇现象进行拟人化理解。鬼是人类自己制造出来的,反映了人 原始的心理需要。如果人类没有恐惧,人类将不必群居。原始部落借助于防御“鬼神”而万众一心。 

  有关鬼的传闻广泛传播,辜阳波解释,人们寻求刺激,对未知世界怀有好奇心,出于从众心理,人云亦云,对有关鬼的言论产生兴趣并且乐于去传播它们,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鬼代表人类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层面上的一些东西。自己认识不清的东西,对人类来说是一种永恒的“诱惑”。

  辜阳波说,鬼其实源自人们的内心。“一个人,如果心灵纯真,生活充满阳光,内心有所寄托,他的安全感就高。而当他内心无法宁静时,往往容易受到所谓的鬼神困扰。”

本文地址:https://www.toutiao123.net/news/24277.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头条123 所有,欢迎 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相关文章  关键词:“鬼屋”之说 纯属文化陋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