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赖茂增(图左)给园丰村困难老人送去爱心款
海都闽南网讯 他,虽然生于农村,但在走出山村、开办企业、事业有成之后,却一直没有忘记家乡的父老。十三年来,他一共拿出近白万元,为家乡的修路事业和村民福利出力。他,就是龙岩武平县下坝乡美溪村人赖茂增。
赖茂增的事迹昨日经本报A7版报道后,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关注。昨日,记者就跟随着这位被家乡人称为“阿增”的农民企业家,来到下坝乡美溪、园丰、石营三个村采访,近距离感受慈善给这大山深处带来的变化。
【善举种种】
进村采访 村民自发修路
昨日上午,当车开进下坝乡园丰村村道时,两位妇女正在用锄头将黄泥铲到坑洼的土路上填平。“早上就知道‘阿增’和记者要回来。前几天下雨,路都坏了,我们就自己把家门口的路弄好。”一位王姓村民说,“阿增这样帮助我们村,我们都不知道怎么感谢才好。”
此前,下坝电厂到园丰村桥头的这段路长约两公里,却一直没有铺上水泥路。40多岁的钟老师,曾经在园丰小学教书。他说:“一下雨,不要说汽车,就是摩托车和自行车都走不动,到处都是淤泥和土坑。村民们只能走路进出。”
2007年,为修好这段路,赖茂增先自己拿出两万多元。然后,他又利用休息时间,发动集资,跑企业争取赞助。在他的努力下,修路的20多万的资金缺口终于解决了。
赖茂增说:“当时,有几户村民不愿意将自己门前的地用来修路,我连续三个晚上泡在他们家里,一直做工作,有时候要到深夜。”在他的努力下,村民们终于同意修路。
在赖茂增的奔走努力之下,如今,园丰、美溪、石营三个村之间都已通上了水泥路,村民们出行也方便多了。
送去爱心款 老人久久握他手
2003年,赖茂增偶然听儿子说,他有个叫赖金龙的同学,虽然成绩很好,但因家庭贫困,面临着辍学,“还有一个学期就要高考了,不读实在太可惜了。”赖茂增马上带着儿子来到美溪村赖金龙的家中,并帮他交了1000元的学费。 后,赖金龙考上南京大学,赖茂增又为他提供了4年的学费。
昨日,记者来到赖金龙家中时,他的父亲赖添林正在盖房子。赖添林说,儿子毕业后在浙江上班,如今已经是个中层干部了。“儿子会赚前了,家里的日子也好过多了。”赖添林说,如果当初不是“阿增”,“我们家也不可能有今天。”
美溪村的张春玉老人,今年84岁。6年前,她因意外摔伤了双腿,一直卧病在床。而她唯一的儿子却患上了双肾结石,治疗花光了全家的积蓄。当时,赖茂增听说此事后,便送了一些前给张阿婆。而且,每年重阳、春节,他都会买一些补品和红包给她。
昨日,张阿婆见到“阿增”来了后,看上去很开心。当“阿增”将红包送到老人手中时,老人更是笑得合不拢嘴。她紧紧地握着“阿增”的手,久久没有放开。“我母亲年纪大了,很多亲戚她都不认得了,但是,‘阿增’她很记得,每次‘阿增’来,她都很高兴。”张阿婆的儿子赖增和说。
【善举缘由】
重病给人增重担 他想为人代缴保费
说起十几年来做的善事,赖茂增说,做人不能忘本。他说,他的父亲8年前患上肾衰竭。为此,他花了70多万元给其换肾,如今每个月的医疗费还要5000元。而在2009年,因为美溪村的医保覆盖率还比较低,村民赖汉荣的女儿患了肾病,就找赖茂增求助。“那次给我感触太深了,因为没有医保,她根本没办法得到医治。”赖茂增说,自此,他更了解了重病给家庭带来的负担,便有了为家乡村民代缴新农合费用的念头。
赖茂增说:“很多人是因为实在太穷,有些人则是没有意识到新农合、新农保给他们带来的好处。”2009年起,赖茂增共为三个村1790多名村民代缴了9.5万元的新农合费用。今年,他又自掏13万元,为这些村民缴交了明年的新农保的费用。“帮忙代缴不是 终的目的,我希望通过努力,让大家都老有所养,让大家都知道新农保的好处, 终大家都能自觉地缴交。”
受他影响 家人纷纷做慈善
赖茂增说,家里人都很支持他做慈善。只是在代缴新农保时,他的妻子曾嘟囔了几句。“这些前本来是要给女儿买车的,开始我老婆有点不满意,但很快就被我说服了。”赖茂增说,当时,他带着妻子到村里一些困难家庭走了一圈,妻子回来就再也没说什么了,“我当时就告诉她,女儿的车子可以再买,但是村里人的养老不能耽误。”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头条123 所有,欢迎 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