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都闽南网讯 未来的漳州新行政中心,将建成什么样子?
昨日下午,漳州市新行政中心设计方案汇报会在漳州宾馆举行,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下称“中建设计院”)和德国GMP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下称“GMP公司”),分别展示了各自设计的两个方案,漳州市委书记陈冬、市长吴洪芹、市政协主席谭培根等领导参加了汇报会。
GMP公司北京办公室负责人施蒂芬·瑞沃勒,中建设计院 9建筑设计研究室主任李凌,先后展示了各自设计方案的效果图和沙盘模型,对方案的设计理念、功能运营设计、建筑风格设计等进行详细的阐述。
漳州市委办、市府办、发改委、住建局、国土局、规划局等部门,认真听取了方案的介绍后,各抒已见,对4个方案的进行评点,并提出建议和意见。据了解,这只是漳州新行政中心设计的首场汇报会, 终的设计方案,要听取多方领导、专家的意见,并进行多次比选、修改后才能确定下来。
据了解,漳州市早在10年就开始提出实施城市中心东移,将市政府从现在的芝山大院东迁至龙文区,并向国内外公开征集新城市中心区规划设计方案,当时就有6家国内外一流的规划设计单位参与角逐,不过后来由于市政府东迁方案迟迟没获批而搁置。
去年初,漳州市政府东迁终于获得国务院批准,新行政中心的设计方案也重新启动。新的漳州市行政中心,将建在龙文区水仙大道以北、新浦路以南、东二号路以西的开阔地带,占地32万平方米,包括行政办公楼、政府宾馆、会议中心等。
陈冬:新行政中心要面向未来
陈冬说,这4个方案都非常好,都符合当初提出的“简结、大方、实用、生态”的方针,要对它们进行选择比较困难,这里要考虑多方的因素,而且还有考虑哪种因素权重的问题。
“这个建筑群既是新行政中心,又要对周边起带动的作用。”陈冬说,新行政中心要考虑和碧湖生态园的关系,要能呼应整个城市的协调,并提升这一区域的价值。
“新行政中心还要面向未来”陈冬还说,建新行政中心,要有前瞻性,要考虑到30-50年后,要着眼于未来技术的变化,并多考虑地方文化的认同感。“这几个方案都要进行调整,多让大家评论,多议论一下,特别是尊重文化的问题,建议各有关部门再深化一下,不要急于定下方案,再多听听各方的意见,要做得充分一些。”
吴洪芹:要与“田园都市”相吻合
吴洪芹说,这4个设计让人耳目一新,都有效的结合了漳州本土文化、福建文化和中国文化,并结合了西方建筑的理念,不管是哪一个设计方案,都是很不错的办公楼,设计方案具有时代感,这些都与漳州市正在实施的“田园都市、生态之城”相吻合。
四个设计方案
方案一:
方案一结合“天圆地方”的理念
设计单位:德国GMP公司设计特色:天圆地方
该方案 大的特色就是充分结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圆地方”的理念,并充分运用到土楼和闽南典型建筑骑楼的元素。
该方案外围四周是个倒U字型的建筑群,中间是一座方型的主楼,主楼和四周的建筑群中间都是水系,主楼犹如浮在水中央。
主楼中间有一个圆型的中庭,是行政办公场所,站在中庭看上去,很有土楼风味,而主楼的左下角,还有一座圆型建筑物,外形又像土楼,是对市民开放的行政服务中心办公用楼,这圆楼则设计有方型的中庭,中间主楼是84X84米的正方型楼,高88米,设有16米高的大堂,很有现代感和隽永风格。
四周倒U型的群楼是各个政府部门办公用房,而且各个楼都用类似骑楼的通廊连接在一起,在这里可以看到骑楼的元素,并有利于办公人员及前来办事的群众避雨。
市政广场与水仙大街正对面的是碧湖生态园,将采用流线连续这两区域,即该段的水仙大街采用下沉至地下,进行通道式,而原路面则改为绿地,将碧湖生态园和市政广场连续一体,这样行人就不会因水仙大街而受到阻割,这相当于将碧湖生态园引至行政中心,简洁明了。
方案二:
方案二整体看起来像个中国结
设计单位:德国GMP公司设计特色:中国结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头条123 所有,欢迎 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