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本报经济新闻采访部/文 摄影部/图
海都闽南网讯 昨日下午,由福建省主要文化企业强强联手,共同打造的文化产权交易平台——福建海峡文化产权交易所(以下简称海峡文交所),在福州三坊七巷正式揭牌。
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长袁荣祥,省委常委、副省长陈桦发来贺词。
原省委副书记黄瑞霖,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黄贤模,原省政府副省长潘心城,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福建日报报业集团党组书记、社长蔡小伟,人民日报出版社社长董伟,文化部信息中心副主任张新建,省新闻出版局党组书记、副局长李闽榕,海峡出版发行集团总经理刘瑞州,省审计厅厅长姜榕兴,省工商局局长叶木凯,省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范碧云,福州市副市长黄忠勇等出席了揭牌仪式。
参加揭牌仪式的还有近百名海峡两岸知名文化学者专家、艺术家、文化企业负责人等,其中包括台湾工艺发展协会理事长黄安福、台湾中华印石艺术收藏协会理事长郭上平、台北友生昌艺术空间董事长蒋敏雪等。
新模式、高起点和大希望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编辑、海峡都市报社社长、海峡文交所董事长谢晶思在致辞中说:“海峡文交所可以用三个词来形容——新模式、高起点和大希望。”
他说,文交所是个新事物,全国各地都在探索好的经营模式。根据省领导要求,结合我省文化产业的发展特点,近几个月中,海峡文交所积极探索“文交所的福建模式”,就是先立足于艺术品实物交易和整体文化产权交易,今后再根据实际政策和市场情况,开展各种艺术品金融化服务。海峡文交所打造的全新艺术品交易平台——海峡艺术品交流会,今年一年的交易量将达到5000万元。
他说,海峡文交所今年将致力打造三个平台,即艺术产业运营平台、文化产权交易平台和文化产业投融资平台。海峡文交所筹建阶段即受到各方关注,省政府给予财政专项资金,福州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对海峡文交所在三坊七巷使用场地等方面也给予大力支持,首批艺术家和动漫企业与文交所签约,这些都奠定文交所运作的高起点,也孕育着“大希望”。
【解读】
海峡文交所将给福建文化产业带来什么?
搭建三平台 服务壮大福建文化产业
据悉,海峡文交所于2011年10月18日注册成立,是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海峡出版发行集团、海峡都市报社、福建东南拍卖有限公司等联合出资成立的,也是福建省内唯一一家省级文化产权交易专业机构。
我省是工艺美术大省,每年的产值多达数百亿元,但同时面临着单体规模小,不容易扩大影响力的局限。作为省里的重点文化项目,成立之初的海峡文交所就以助推福建文化产业蓬勃发展为己任。海峡文交所被定位为:福建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助推器;促进福建文化企业产业化的孵化器;推进海峡两岸文化产业交流合作的重要桥梁;面向海峡两岸及全球的文化产权交易平台。
按规划,海峡文交所将打造“三大平台”,即艺术产业运营平台、文化产权交易平台和文化产业投融资平台。
建“艺术家签约制” 推动艺术品市场专业运作
海峡文交所在艺术市场开拓上稳扎稳打,建立“艺术家签约制”,让艺术家有一个单纯的创作环境,推动艺术品市场的专业化运作。昨日,海峡文交所与首批签约艺术家举行签约仪式,包括漆画艺术家汤志义、石雕艺术家潘惊石和孙洁鸣、木雕艺术家江晓、竹刻艺术家黄宏疆等。
同时,海峡文交所还和福州市三坊七巷保护开发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据了解,为配合三坊七巷文化建设需要,把全国的福建知名艺术家引入三坊七巷,建立个人艺术馆和工作室,海峡文交所也将这项工作列为今年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并与三坊七巷保护开发有限公司在其他文化产业上展开合作。
海峡文交所主办了被称为“全新艺术品交易方式”的海峡艺术品交流会。截至目前,海峡艺交会已成功举办两届,今年1月的寿山石专场和2月的象牙专场,总成交量超过500万元,这在目前整体低迷的艺术品市场中无疑给人带来了暖意。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头条123 所有,欢迎 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