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今年在线新经济的崛起,人们的消费习惯和模式在悄悄改变,在网上购物、听书、云逛博物馆成为主流和再自然不过的生活日常。以喜马拉雅为代表的内容消费互联网平台,在这一年再次迎来高速发展期。
12月3日是喜马拉雅123狂欢节,也是国际残疾人日。在喜马拉雅1000万 里,有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残疾人。他们虽然身有残缺,但是心无障碍,追梦的步伐永不停歇。他们凭借自己的勤奋和努力,借助喜马拉雅丰富的有声内容资源和成熟的 孵化体系,用声音开创了新职业。
在喜马拉雅上,残疾人 或演播有声书,或 知识,或做起了直播……他们不仅自力更生,有的甚至还创办机构、公司,帮助更多残疾人用声音获得收入,在这个不用露脸、不以貌取人的平台上找到公平与公正。
如今,在喜马拉雅上,残疾人 已超过8000名,其中,年收入 高的近白万元,专辑播放量 大的超过8亿,他们为自己找到了生命里的光,还让无数听友在声音的世界里找到慰藉。
来自济南的 “卧龙残雪”刘志伟就是其中之一。
刘志伟,男
所在城市:济南
喜马拉雅 ID:卧龙残雪
在刘志伟看来,盲人不能只做推拿按摩,他们需要一个平等参与就业的机会。比如,他希望更多的盲人能通过喜马拉雅这样的音频 平台赚前,“通过这个APP实现多元化就业”。
刘志伟喜欢穿黑色衣服,戴黑色墨镜,他用调侃的口吻说黑色“低调有内涵”,是他的人设。然而,他却不知道何为黑色,何为白色,他对颜色没有概念。甚至,他不知道“光”是什么。他是一个先天失明的盲人。虽然不知道“光”是什么样子的,但13年前的那一天,却被刘志伟定义为人生的“高光时刻”。那年,他24岁,一点都不低调。
接到张海迪电话
13年前的那个傍晚,刘志伟接到了中国残联主席、全国政协委员张海迪的电话,张海迪在电话中许诺将“盲道被占用”“验证码阻碍盲人上网”等问题写进提案。之所以接到这个电话,源于前一日刘志伟发在网上的一个帖子——《互联网:请不要忘记残疾人》,引起了网友和媒体的关注。有记者将这个帖子打印出来,递给了正在参加“两会”的张海迪。虽然盲人“无障碍浏览”的问题,至今仍然大量存在,但至少在当时,由于他的这次努力,以及随后致信新浪总编辑陈彤, 一次让互联网行业注意到了盲人用户这个群体,而新浪等网站也推出了语音验证码。
那是他感觉 好的一段时间。自此,他意识到了媒体的力量,有机会他就要发声。得知喜马拉雅将采访他的一个盲人朋友后,他跟这位朋友说,他一定要来现场讲讲“无障碍浏览”的问题、讲讲盲人“多元化就业”的问题——盲人不仅仅只能做推拿。
他说他是一个很能抓住机遇的人。为了这次采访,他独自一人,从济南坐高铁来到了南京。见面后刚坐下,刘志伟向我感叹起喜马无障碍浏览方面的问题,“自动滚动页面太可怕了!它就总跑。”他很有谈话技巧,提出意见后,鼓励的话随后就到——如果无障碍浏览问题解决了,就会有更多的盲人来参与,“喜马就在做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
因为他南京的盲人朋友是在喜马上做直播,他就代她“发声”,问喜马拉雅是否可以考虑给盲人 一些直播方面的培训,以及提供初始阶段的流量扶持。谈话中,他喜欢用“ 一、 二……首先、其次……”,听起来条理分明。
“盲人还能上网?”
关于盲人无障碍上网的那次热议,已经过去了13年。这13年中,他换了三次电脑,用过六个手机,现在用的是某国产品牌的新 型号——因为这家公司的“无障碍浏览”做得比较好。但是另外有些时候,刘志伟会觉得时间就像停滞了一样。比如这次从济南来南京,他又被“惊诧”了一回,出租车司机问他:你们还能上网?你这手机怎么能出声?
中国目前有近1800万视力残疾人士,但健全人在公共场所一般很难见到他们,更谈不上了解。写过《推拿》的作家毕飞宇就曾说:在中国,盲人,或者说残疾人,始终是遮蔽的,或半遮蔽的,他们的日常生活从来没在阳光下面得到充分的展示。而刘志伟愿意抓住每一个机会去呼吁,让普通人了解盲人群体的生存现状。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头条123 所有,欢迎 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