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初的新冠疫情大流行期间,一些医疗“黑科技”的应用加快了治愈中华大地的进程。比如华西医院就通过大数据研究平台,搜集疫区早期流动人口的变化规律和轨迹、防控诊断和治疗康复等不同阶段的信息,进行分析研判,为疫情防控的科学决策提供了参考依据。同时,医院的科研人员还通过AI智能分析技术对肺部影像进行医学影像分析,让诊疗速度大幅提升,诊断精准度提高30%。
数字进化、智能进化、更具智慧的疾病风险管理、诊疗体系在疫情期间大有作为,也成为医疗体系发展的重要趋势。《智慧医院行业趋势报告》显示,目前智慧服务已覆盖超过50%的医院,方便患者预约挂号、在线支付、结果查询等。同时,医院也正通过数字化建设推动临床诊疗规范、合理用药,提升病理分析能力、医学研究能力等。而医疗大数据、科研平台、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应用,将是标杆医院引领医院数字化潮流的风向标。
那么,数字化转型将在多大程度上提升一家医院的诊疗能力、管理能力与研发能力?医疗体系又该如何一步步走向数字化、智能化?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信息中心主任师庆科向我们介绍了华西医院4年来的数字化建设历程。
数字科技重构医疗架构
2015年,华西医院正式启动数字化医院的建设,并首先选择与患者距离 近的门诊医疗服务领域切入,以更好地服务高达2万人次的日门、急诊需求。4年后,华西医院正式获批增加“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互联网医院”作为 二名称,成为四川省首批落地的“互联网医院”之一。这意味着患者及家属能够直接通过网络平台就医,并开具入院证、检验医嘱或药品处方,也可在线上完成预约、缴费、药品配送申请等。
这种线上的服务能力的重要性在疫情期间尤为凸显。众多慢性病、常见病、多发病的患者可以通过线上医疗减少进入医院的频次,从而减少接触传染的风险。为了提升互联网接诊的精准性,华西医院还开发了人工智能初诊、360度医疗画像等功能,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在互联网诊疗层面,医生和患者接触的时间比较少,虽然可以通过视频、音频、文字、图像交流,但不如面对面交流深入。”师庆科提到,“所以,我们用到了一些科技手段,比如基于人工智能的初步问诊,再把这些信息同步给医生,让医生在接诊之前就对患者的基本情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另外,我们会进行数据集成,把患者的全部诊疗历史建立一个360度治疗画像,这其实也增强了医生对患者基本情况的了解,让治疗的过程更有针对性。”
在门诊医疗领域的数字化建设不断深入的同时,华西医院也在同期推进 二阶段转型工作,其重点放在医学信息、数据、知识的数字化与医学研究能力的数字化上。目前,华西医院已经部署了基于医疗大数据的科研平台,让医生可以更加便捷地应用临床数据。“以前,医生在做某一个病种的研究时,会专门和数据服务中心提出需求,需要哪些疾病编码、哪些临床数据,再由我们定制提供。但现在医生可以直接像使用搜索平台一样,填写条件、调取数据。”师庆科介绍到,此举带来的 明显的收益,就是效率的提升。2019年全年,华西医院数据服务中心通过人工手段完成数据服务需求1600多次,而在今年8月科研探索平台小范围测试阶段,一个月的时间内便完成830余次数据探索。“如果我们把平台向全员开放,我们利用数据的能力和以前就不在一个层面上了,可以让这些数据发挥更大的作用。”
大数据不仅帮助华西医院提升科研能力,还让医院的管理能力实现进化。一方面,华西医院建立了管理数据仓库,并进行应用开发,建立了门诊管理、住院管理、手术管理等平台。同时,华西医院也在基于医疗数据研判患者需求的变化趋势,并调整医院的服务模式。譬如,基于门诊就诊量、预约比例的分析,能够帮助华西医院更合理地安排接诊医生的数量。而当挂号、缴费等就诊流程从人工窗口迁移向自助设备,医院也开始筹备减少人工窗口,改造为采血点的医疗服务设施,提升检查效率。另外,基于门诊数据的预测模式还可以预估每月门诊收入的大致范围,更好地辅助管理决策。
目前,在医疗云平台的基础上,华西医院实现了云管理平台、医联体智慧管理指标分析平台、科研工作站、临床大数据搜索引擎等9套应用的整合。医疗体系的架构正在被数字科技重塑。
部署数字大脑的两道门槛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头条123 所有,欢迎 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