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北京11月7日电 (记者张梦然)英国《自然》杂志7日发表其150周年特刊,独家分析考察了从1900年至今,上千本研究期刊的数千万篇科学论文的引用情况和参考文献,从而揭示科学研究的面貌在历史上的改变。分析发现,本世纪前10年, 常见的关键词是“细胞”“量子”“DNA”“蛋白质”和“受体”。
一篇图片特稿对《自然》150年历史上出现过的407189件发表作品进行了数据分析,其中包括146330篇研究。分析显示,在过去20年中,论文署名的贡献者人数有所攀升,尤其是在生物医学领域,这反映了合作研究的增长;此外,随着时间的推移,女性作者发表的科学论文的百分比似乎有所增加,但趋势尚不明确,这是因为用于分配性别的算法在早期不够完善;而从发表研究论文的科学家原籍国可以看出,几十年来,研究论文已经变得更加国际化。
图片特稿着重描述了每十年在单个标题和摘要中使用频率 高的所谓“科学关键字”。特写文章则进一步追踪了5个“科学关键词”的变化情况:19世纪70年代, 常见的5个词分别为“极光”“太阳”“流星”“水”和“地球”;而在本世纪前10年, 常见的关键词变成了“细胞”“量子”“DNA”“蛋白质”和“受体”。这意味着,早期更多的研究是对大型自然现象进行详细观察,而今已经变得更为专业化。
在一篇社论中,《自然》重新承诺了支持科研、服务全球科研共同体、传播全球科研成果的使命:研究、科学、知识、学问——无论我们如何形容为追求真理而探求证据的过程,这些价值观正体现出前所未有的重要性。
这项分析为纪念1869年11月4日《自然》创刊号付梓迄今150年,该分析还挖掘了88637篇《自然》论文之间的联系,以网络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发表于周年特刊的封面。
研究人员还发现,如今的科学论文从涉及和影响的学科数量来说,均超过历史上任何时间,这也凸显出跨学科思维的不断发展。美国东北大学网络科学家巴拉巴斯及同事认为:“随着研究人员、科研文献和知识体量的日益增长,科学事业不断跨界 。”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头条123 所有,欢迎 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周边踏青游 | 带娃看亚洲“五福小象”,掌握相关科普知识
南阳市 一人民医院“健康科普知识”走进南阳市 十二小学
新型冠状病毒科普知识 | 应对新冠变异毒株,大家要做好三件事!
■疫情防控科普知识 应对新冠变异毒株 大家要做好三件事
科普信息网
家有老人的请注意,疫苗接种注意事项来了【新型冠状病毒科普知识】
“断骨增高”为何不可取?这些科普知识要记牢
【新型冠状病毒科普知识】家有老人的请注意,疫苗接种注意事项来了
市气象局与农业农村局 联合开展线上科普知识讲座
燃放烟花爆竹能给空气消毒?这些科普知识要知道
五一出门旅游安全吗?这些疫情科普知识要知道
老年人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有 高年龄限制吗?该怎么衡量获益和风险?权威解答来了【新型冠状病毒科普知识】
【科普知识】3岁以下婴幼儿如何做好防护?这些要点家长们务必注意!
理性应对新冠病毒,这些科普知识一起来学习!
【慎重如始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物传人”的概率有多大?关键是做好手卫生!【新型冠状病毒科普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