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张楠)抗菌类药+酒→死亡,镇静催眠类药+酒→死亡,感冒药+酒→肝脏损伤……临近春节,应酬、聚会频繁。近日,一则“春节来临,医护人员送给朋友们的温馨提示”开始在微信和朋友圈中疯传。按照这则温馨提示,“药+酒”的组合堪比“毒药”,严重的甚至可能还会致命。
网传“头孢就酒,说走就走”果真如此吗?北京市药监局表示,“有所夸大”。不过,也警示人们,用药期间确实要避免过量饮酒。乙醇(酒精)进入人体后,可能会改变很多药物的吸收和代谢方式,加强或减弱药物的药效作用,导致药物性损害。
“头孢+酒”,可能会发生双硫仑样反应,如出现面部潮红、眼结膜充血、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少数严重者有导致猝死的风险。
服用地西泮(安定)、苯巴比妥、咪达唑仑等镇静催眠类药物期间饮酒,会增强这些药物的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作用,出现头痛、嗜睡等不良反应,少数严重者有可能危及生命。
“降糖药+酒”,也不仅仅是可能导致低血糖。例如,格列美脲片的说明书中提示:急性或慢性酒精摄入可能以某种不可预知的方式增强或者减弱格列美脲片的降血糖作用。
对于降压药,饮酒不仅可以增强氢氯噻嗪、硝苯地平、贝那普利等药物的降压效果,也有可能减弱普萘洛尔的药效作用,加之服用降压药的人本身血压就不稳定,服药同时饮酒,不仅会增加低血压的风险,而且也可能增加高血压的风险。
阿司匹林、布洛芬等非甾体类抗炎药与酒精均可以刺激胃酸大量分泌,破坏胃黏膜屏障,出现糜烂、溃疡,甚至胃出血,二者不可同时服用。
饮酒可以影响对乙酰氨基酚、异烟肼等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增加肝损害的风险。
“抗抑郁药+酒”,也不是都会产生不良反应。例如盐酸舍曲林片说明书中提到:“每日同时服用舍曲林200mg不会增加乙醇、卡马西平、氟哌啶醇或苯妥英对健康受试者认知功能和精神运动性活动能力的作用,但不主张舍曲林与酒精合用。”
“网传的提示,其实有点儿绝对了,不是A+B就一定会有那么严重的后果,但酒精会与许多药物产生相互作用也是不争的事实。”北京市药监局提醒,服用药品应仔细阅读说明书,特别注意其中的用法、用量、禁忌,以及药物相互作用等,避免不良反应发生。春节期间,服用药物的人群,尤其是老年人、儿童、心脑血管病患者及对乙醇敏感者,要特别注意阅读药品说明书,避免饮酒影响药效或者引发严重后果。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头条123 所有,欢迎 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家有老人的请注意,疫苗接种注意事项来了【新型冠状病毒科普知识】
新型冠状病毒科普知识 | 应对新冠变异毒株,大家要做好三件事!
周边踏青游 | 带娃看亚洲“五福小象”,掌握相关科普知识
“断骨增高”为何不可取?这些科普知识要记牢
■疫情防控科普知识 应对新冠变异毒株 大家要做好三件事
【新型冠状病毒科普知识】家有老人的请注意,疫苗接种注意事项来了
市气象局与农业农村局 联合开展线上科普知识讲座
燃放烟花爆竹能给空气消毒?这些科普知识要知道
五一出门旅游安全吗?这些疫情科普知识要知道
老年人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有 高年龄限制吗?该怎么衡量获益和风险?权威解答来了【新型冠状病毒科普知识】
【科普知识】3岁以下婴幼儿如何做好防护?这些要点家长们务必注意!
南阳市 一人民医院“健康科普知识”走进南阳市 十二小学
理性应对新冠病毒,这些科普知识一起来学习!
【慎重如始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物传人”的概率有多大?关键是做好手卫生!【新型冠状病毒科普知识】
科普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