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群体免疫?否可以用来抵抗新冠病毒?

 头条123   2024-08-14 01:34   672 人阅读  0 条评论
什么是群体免疫?否可以用来抵抗新冠病毒?

3月13日,英国政府首席科学家帕特里克·瓦伦斯(Patrick Vallence)在接受BBC Radio 4采访时提出了一个“群体免疫”的概念,让世界为之哗然。

对公众而言,个体免疫是一个熟悉的名词,但群体免疫却是一个陌生的概念。那么什么是群体免疫,它是否可以用来抵抗新冠病毒呢?

什么是群体免疫

群体免疫(herd immunity、population immunity、community immunity)指的是因为个体免疫的存在而保护一个群体免受某种传染病的侵害 [1]。

科学的定义有时候很晦涩,让公众难以一下理解,这也就是科普存在的必要性所在。让我试着慢慢把它解释清楚。

先说这里的个体免疫指的是什么。

个体免疫指的是个人对病原体(比如病毒)有了免疫力,产生了针对病毒的抗体和特异性T细胞。这种免疫力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获得,一是被病毒感染后痊愈,二是接种有效的疫苗。

当一个人对病毒有了免疫力,病毒再来到他(她)的身体里的时候,就很快会被消灭。这样的个体免疫就是群体免疫的基础。

可能有人会问,个人有了免疫力也只能是保护自己啊,如何能够去保护没有免疫力的人呢?

请看下面的这张图:

群体免疫是什么,它能用来防疫新冠病毒吗?

群体免疫的效应原理(绘图:商周)

先解释一下图中的各种符号,绿色的人脸代表的是对病毒有免疫力了的人(通过之前的感染或者接种疫苗获得的),淡蓝色人脸代表是对病毒还没有免疫力的人(没有被感染过也没有接种疫苗),而红色的人脸代表的是被病毒感染后得病的人(可能有症状、也可能没有症状)。图中的那个菱形标志代表的就是病毒。

如果病毒是随机传播的,而且无处不在,那么个人的免疫力只能保护自己免受病毒侵害。就像图A里显示的那样,10个人里假设有6个人有免疫力,剩下4个人没有,那么这4个人将会被病毒感染得病。

但在现实的世界里,病毒的感染并不是随机的,更不是无处不在。因为病毒需要在宿主细胞里繁殖,病毒的传染也是在人和人之间以某种方式进行的。所以一般来说一个传染源只能把病毒传给附近的人。

假设一个病毒的基本传染数(R0)是2,也就是说一个人被病毒感染后可以进一步把病毒传给2个人。那么,情况就会像图中B里显示的那样,10个人里依然是6个人对这个病毒有免疫力,4个人没有。假设其中1个没有免疫力的人被病毒感染得病,然后他把病毒传给了附近的两个人,而这两个人对病毒有免疫力。在这种情况下,病毒就不能够继续传染下去,随着那个 初被感染的人的死亡或痊愈,病毒也就自然消亡。

就这样,虽然10个人里依然有3个人对这个病毒没有免疫力,但他们不会被感染而得病,原因就是因为其他个体有了免疫力而对整个群体都有了保护作用。

上面就是群体免疫的原理。

看到上面的解释,有些读者可能会说,在上面的图里如果那个病人把病毒传给了那三个没有免疫力的人,那传染不就依然可以发生吗?

的确,这种情况的确可能存在,问题是出现的概率。所以,群体免疫的效果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群体里对病毒有免疫力的人的比例(越高越好),二是病毒的基本传染数(越低越好)。

根据病毒的基本传染数,我们大致可以估算出群体里需要多少比例的人有免疫力才能控制这种病毒的流行。

群体免疫是什么,它能用来防疫新冠病毒吗?

常见传染病的群体免疫阈值(数据来源:Wikipedia)

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当一个传染病的基本传染数越高,群体免疫阈值也就越大。换句话说,当一个病毒能够由一个人传染给其他人,可以传染的人数越多,在群体水平上要控制这个病毒就需要更高比例的人有免疫力。

说到这里总结一下:个体免疫是群体免疫的基础,但两者很不相同。个体免疫是通过对病毒的生物学反应起作用,从而将病毒清除;而群体免疫是通过阻断病毒在人与人之间的传播起作用,从而让病毒消亡。

群体免疫不仅是一个理论,而且可以应用到实处。天花病毒的消灭就是一个好的例子:天花疫苗的接种并没有达到100%,而且也不是100%的天花疫苗接种都有效,但只要人群里有90%的人因为疫苗接种而有了免疫力的时候,天花就会因此而消亡。

但无论是面对个体免疫还是群体免疫,病毒都不会束手就擒。就像反击人体免疫系统一样,病毒对群体免疫也会做出相应的反应。

病毒对群体免疫的对策

本文地址:https://www.toutiao123.net/news/10019.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头条123 所有,欢迎 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